正文 世界上第一個“飛人”(1 / 1)

“天高任鳥飛。”在古代,人們並不明白飛行的科學機理,他們簡單地認為,隻要有了如鳥類那樣的翅膀,人類就能自由地飛翔。希臘神話中就有伊卡魯斯在他父親代達羅斯帶領下,裝上羽毛編成的大翅膀飛上天空的故事。我國“化羽成仙”的成語,也把羽毛與升天聯到了一起。

傳說,魯班和墨翟都曾製作過可飛翔的木鳥,後來“飛人”、“飛車”之類的記載不絕於史書。最早的記錄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末年。在王莽執政的年代(公元9~23年),就有一個能工巧匠,製作了一件由巨鳥翅膀及羽毛製成的披風,當眾作了一次飛行表演。他用繩子把披風捆在身上,頭上裝了不少羽毛,然後登上一座高塔,將雙臂伸進翅膀上端的棕索環紐中,王莽一聲令下,他就縱身跳了下來。憑借披風的阻力,他果然滑翔了幾十米距離,可惜受了重傷。這可說是人類第一次試圖飛行的記錄。

大約過了1000年,1010年英國也有人作了飛人試驗。一個名叫艾莫的教徒,他在自己的四肢上縛上了羽毛組成的翅膀,從教堂的塔樓上飛身而下,在空中滑翔了大約200米的距離,但在快落地時,恰好一陣狂風吹來,折斷了他腳上的翅膀,使他跌斷了雙腿。後來有位藝術家根據艾莫的壯舉,為一家酒店畫了一塊“飛聖徒”的招牌,居然招徠了許多顧客,店主因此發了財。

以後還有好多次類似的試驗,可是無一不以悲劇告終。直到17世紀80年代,科學家指出了人類不可能用翅膀飛行的科學原理後,這種冒險活動才逐漸銷聲匿跡。“飛人”不行,但人類的探索並沒有停止,他們開始製造各種機械來實現升空的理想,這就是“飛車”,或者說是人力飛機的嚐試。

世界上最早的人力飛機也誕生於我國。根據《蘇州府誌》記載,我國清朝年間,蘇州城內有個窮木匠徐正明,有一次聽鄰居談《山海經》時講到了奇肱(gǒng)國的飛車,使他久久不能入睡,因為他很早就想製造一種能“一鳴於天下”的“飛車”了。他決心動手試驗。

徐正明對試驗如癡如醉,整整摸索了10年,經過了幾百次的挫折,最後終於造出了一架可以離地一尺多高、過河“無需有橋”的飛車。據府誌介紹,隻要用力上下踩動踏板,“飛車”就會“機轉風旋,疾馳而去,離地尺餘”。這是世上第一架人力飛機。

試驗成功了;徐正明高興得不知所以,但他又很不滿足,因為它飛得太低了。他決心要再造一架更好的“飛車”,以便能飛越太湖,飛上湖中的山峰!但徐正明是個窮木匠,10多年的試驗,已使他本來不富裕的家庭四壁空空,妻子為此與他爭吵不已。窮困的徐正明終於沒能完成計劃,含恨離開了人世。

徐正明死後,他的妻子在絕望中,把一切歸咎於這架“飛車”。她一氣之下,拿起斧頭把徐正明一生的心血砸得粉碎,並付之一炬。所以,人們到今天也不清楚這“飛車”的真正秘密。

在18、19世紀中,由於沒有正確的理論指導,所以除了一係列機毀人亡的壯烈記錄外,“飛車”——人力飛機並沒有什麼進展。隻是到了20世紀30年代,真正的飛機已在藍天飛翔之後,人們明白了飛行的機理,加上又出現了質輕而牢固的材料,才使它真正升上了天空。20世紀40年代,德國和意大利先後獲得了成功,他們分別製造出兩架輕型的人力飛機,一架高地飛行了40秒,另一架時間稍長。約為60秒鍾!

1979年6月12日,美國自行車運動員布賴恩·艾倫創造了飛車奇跡。他用雙腿作動力,駕著由石墨纖維、泡沫聚苯乙烯和尼龍繩裝配起來的“蟬翼信天翁號”(它的飛行功率隻需0.22馬力,而人的極限功率可達到1.5馬力,但在連續運動時大約隻有0.3馬力左右),飛越過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原計劃飛2小時,但因中途風向突變,又遇到了一股氣流,因此這35千米路程竟飛了2小時50分,平均時速為12.7千米。這次飛行十分艱險而勞累,艾倫平均每分鍾要蹬70轉,最嚴重時飛機離海麵隻有15厘米,雙腳幾乎碰到了浪尖。但最後他克服了一切困難,終於獲得了10萬英鎊的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