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走後坐的保險營銷禪學
有一個惡貫滿盈的人,當他服刑期滿後,為了悟道,開始一個艱辛的苦修行程,以三步一跪、五步一拜的行走方式,曆時數月,環島一周,終於在萬般艱辛下完成他的行程。禪學,講求的是先走後坐的哲理,也就是在平日活動中,體驗深入淺出的佛理,從而應用於待人處事上。
禪,先走後坐是也。
保險營銷員的成功之道,往往也是充分運用這個先走後坐的禪學觀念。
先走指的是:一日多訪;人際開拓;協助他人;傾聽不滿;排憂解難;了解被拒之因;教學所長;售後服務。
後坐指的是:活動記錄;反省回顧;檢索卡片;請教賜益;擬定策略;沙盤推演;溫故知新;重新出發。
當汽車業務員苦歎業績不佳,客戶無處可覓時,業務經理命令其往樓下望去,大喝道:“下麵那些開車的人,都可能是我們的客戶!”
豐田汽車以行銷技術聞名於世,其業務員之訓練,即是在平日開車時,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如以錄音機錄下開車時看到的舊車的牌照號碼,然後回公司後追蹤、處理、過濾其資料,以完成促銷的目標。
佛理有言“麻三斤”,即是平日生活,周圍環境,細心品嚼,即有可觀。
一位知名畫家說道:畫畫不比做飯重要。
一位小說家也說道:掃地的價值不低於寫小說。
道行高深的僧人曾說過一句發人深省的話:苦行能開智慧。苦行,先走是也。
簡單溝通
開智慧,即後坐省悟,重新出發。
死守兩個目標的絕食挑戰法
一位經理從基層業務員幹起,經過數年努力,才升到現在職位,其中經曆了無數辛酸與挫折,業務工作永遠有接踵而來的挑戰,這位領導者能有今日的成就,即是秉持一項利器——死守兩個目標的絕食挑戰法。
第一個目標是:設定每天的訪問件數,每天抱著“不完成這個件數,當天就不吃晚飯”的決心,以這種堅毅的從業精神,激勵自己勇往直前,義無反顧。
第二個目標是:設定每周的業績數字,每天抱著“今天一定做到這個業績”的決心,給自己施加壓力,刻意完成自己的目標。
做到這個地步才叫做“我盡了力”。
百丈懷海禪師年逾六十,仍無一日停下工作。
在嚴寒酷暑即使年輕的眾僧尚且吃不消,而百丈禪師還是照常與眾僧們一起下田幹活,百丈年屆耳順之年,可謂年邁力衰,大家擔心他體力不支,便決定把他平日用的鐮刀和鋤具藏起來,好讓他找不著農具,就在家休息調養。
不料,隔日,百丈禪師要出去勞作,遍尋工具不著,隻好歇息。但他什麼都不吃,而兀自進入坐禪三昧。
眾僧看他一連多日都不思飲食,便問他原因,他答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他以此曉喻眾僧:日常生活的種種都是學禪,沒有動,即沒有禪。先走後坐的業務工作就是最佳體驗。
簡單溝通
秉持百丈禪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工作哲學,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堅守兩個絕食挑戰的工作心態,用心用情,用力用命,業務目標必可如期達成,順利超越。
關心別人,贏得信心
多年來未與蘇聯有過民間經濟往來的台灣民間團體,近年來有了大幅度的轉變。從曾來訪的蘇聯莫斯科市市長、副市長、大學校長、紡織部長,可以看出台俄的經濟往來,已有春江水暖之勢。而促成此事的就是在台灣企業界耳熟能詳的行為科學家——陳怡安博士。
陳博士在初訪蘇聯之前的半年時間,讀了幾十本有關蘇聯的政、經、文、史的書籍,光是與戈爾巴喬夫有關的書,他就讀了七、八本。
由於美國朋友的介紹,陳博士見到了第一個蘇聯官方人員,憑著他過人的口才與豐富的學識背景,贏得了對方的信任與欣賞。於是在不斷的介紹推薦下,他見到了許多高級官員和具有影響力的學者,為將來進一步與蘇聯建立經濟互助關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隨後即安排該國幾位重量級人物來台訪問,造成相當轟動。
陳博士說,到蘇聯要做大生意,就得和具有決策權的部長級人士接觸。而這些高級官員多具有博士學位,並與學術界保持密切的接觸,政治、文學、藝術素養都相當高。和他們斤斤計較洽談生意不一定有效果,反而和他們談“普希金”“卡拉馬助夫弟兄”的小說情節,更能使彼此心靈契合,有助生意的商談。
陳博士是行為科學家,當然更注重人際關係的往來與誠摯關懷的互助法則。初訪蘇聯文化部文化交流處處長伊凡·包杜時,他發現對方麵露病色,知其有罹病之苦,陳博士每天親自幫伊凡·包杜做腳底按摩,減輕其病痛,並建立彼此的信任與深交。
姑且不論蘇聯與台灣的貿易是否有如預期中的順利,至少陳博士在做生意之前,所顯露的是超人一等的接近能力。這一點,也正是作為一名推銷員所應具備的。
準保戶有五個條件,稱之為保戶的鎖鏈(CHAIN)
一、Character:即關心家庭的個性,亦即責任感,一個有心保護家庭的一家之主,才是購買保險的重要條件之一。
二、Health:標準的健康狀況。
三、Approach:能接近晤談的人,才有可能促成保險。
四、Income:經濟收入足夠負擔保費。
五、Need:保險需要,分為保障需要與經濟需要兩種。
簡單溝通
主動關心別人,才能贏得對方的信任,進而得到進一步接近的機會,掌握商機,無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