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四伏 第一章 改元安和(1 / 2)

天命二十四年,中原大豐王朝長達九年的內亂終於結束。先皇帝第三子姬穎憑借長史原氏家族和長城軍團伊氏家族的支持,剿滅皇長子姬啟,誘殺皇次子姬旦,軟禁皇四子姬閭,流放五皇子姬意,艱難地登上帝位。在金碧輝煌的天和殿上,在群臣三拜九叩之後,新帝頒布了他的第一道詔書。

“皇帝臣穎,敢用玄牡,先帝以神器冝授於臣,憲章有虞,致位於穎。羣下僉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無奈啟旦謀逆,禍起蕭牆,烽火連年,百姓塗炭,中原大地,十室九空。穎受命於危難,救萬民於水火,不敢有私。即日起改元安和,大赦天下。廢除人祭,予民聲息,以安天下。”

眾臣匍匐叩首,山呼萬歲,唯有司直卓韻執笏上奏:“臣啟奏陛下,改元不逾年,此乃對先帝之大不敬,臣匐請陛下收回成命。”

“司直大人所言極是,臣附議。”少史王琳言罷反複叩首,不覺間老淚縱橫,“陛下!三思啊!陛下!”

司直卓韻和少史王琳都是三朝老臣,威望甚高,群臣此時麵麵相覷,不敢言他。唯有長史原和站了出來,執笏奏曰:“社稷不幸,宇內流離。陛下承天命,繼大統,安生靈,扶天下。改元安和,以為安撫天下,和睦四方。非常之時,當破舊立新,以正視聽。自古忠孝不能兩全,陛下忠社稷而失孝義,此不得已而為之。我等皆為重臣,不為陛下分憂,反以舊俗為難陛下。何故?”

看到原和為自己解圍,姬穎心裏開始有些寬慰,他輕輕掀開旒冕,給長城軍團庶長伊武使了個眼色。伊武趕忙出列,執笏奏曰:“長史大人所言極是,陛下克成大統,天命所歸。改元安和,以正視聽。倘若有人心懷叵測,妖言惑眾,臣決不答應,臣麾下三十萬將士也決不答應!”

言罷,隻聽殿外的禁衛軍齊聲高呼:“陛下!萬歲!陛下!萬歲!陛下!萬歲……”

看到這番情景,眾臣皆戰戰兢兢,不敢再言。姬穎看到局麵稍緩,便吩咐一旁的大內官道:“大內官,繼續宣召!”

“奴婢遵命。”大內官麵向新帝恭敬地作了個揖,然後麵向群臣,宣讀了第二道聖旨。

“大豐皇帝詔曰:長史原和,運籌帷幄,決勝千裏,安撫社稷,框定宇內,即冊封為丞相,金印紫綬,秩俸兩萬石。”

“臣叩謝陛下。”

“庶長伊武,戍衛長城邊塞十餘載,屢破魔族,戰功卓著,滅叛臣啟、旦,俘逆臣閭、意,即冊封為大將軍,諸軍將士,皆歸其統轄,金印紫綬,秩俸兩萬石。”

“臣叩謝陛下。”

“原和之子原雨,才思敏捷,責承繼父職,冊封為長史,銀印青綬,秩俸三千石。”

“伊武長子伊夕,勇武過人,責承繼父職,冊封為長城軍團庶長,銀印青綬,秩俸三千石。”

“臣叩謝陛下。”“臣叩謝陛下。”原雨和伊夕先後叩首謝恩。

“司直卓韻,老成持重,著冊封為扶靈史,即刻啟程,護送先帝靈柩。少史王琳,冊封為扶靈副史,即刻啟程。”

“尉曹甄月,護國有功,即晉升為司直,銀印青綬,秩俸一千八百石。”

“廷尉左監甘露,護國有功,即晉升為少史,銀印青綬,秩俸一千三百石。”

“……”

新帝穎按照丞相原和之前的諫言大肆封賞功臣後,朝內的格局基本穩定。在回府的路上,依稀的車轍聲滾動著大理石馳道的寧靜,原雨不安地向父親問道:“父親,新帝登基,普天同慶。但孩兒心中多少有些不安,不知當講不當講?”

“雨兒是否在憂慮詔書所言【廢除人祭】一事?”原和捋了捋胡須,安詳地問道。

“正是!三百年前,先朝皇帝始辛,不忍蒼生罹難,百姓受苦,下詔廢除活人祭祀,卻招來神罰之賜,天下易主。陛下新承大統,本應順應天命,不知是何人蠱惑陛下,出此亡國之策?父親身為百官之首,為何不勸諫陛下?”

原雨一席話,道破了數千年來中原大地的一道鐵律:神域天尊,萬物之主,神力無邊,統禦六族。數千年前,魔地崛起,魔族大軍南下,中原慘遭塗炭。天尊偕座下金、木、水、火、土五神及眾小神,一念之間築起結界長城,魔族後援軍團被截斷,突入中原的先頭部隊隨後被各個擊破。至此之後,中原王朝雖幾經更替,但都無一例外的在春、夏、秋、冬四大祭祀時節奉上活人祭祀,以此感恩眾神庇佑,以安享太平。前朝的始辛皇帝也正是因為廢除人祭,而失去了眾神的庇佑,最終亡國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