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KTV的事件,陳遠和文科學、劉武之間的關係便更進了一層。
宿舍6個人,小白小黑沉迷網遊,黃光一心隻讀聖賢書。陳遠他們三個時不時地逃逃課,打打球,找曾小雨她們吃吃飯,聊聊人生,日子過得不亦樂乎。
除了武社約定幾個活動日,沒課的時候陳遠還會私下裏找葉飛揚,探討武藝。
葉飛揚別的不會,隻會太極。
兩人接觸久了,葉飛揚便與陳遠提及他與太極的淵源。
葉飛揚出生在偏遠山區,5歲時候得了一場大病,上吐下泄,高燒不退。父母請了鄉野郎中,開了方子,吃了數日終不見好。
父親背著他趕了十裏山路跑到鎮上的醫院,醫生說要住院,葉父沒錢,開了點西藥,便回了家。
西藥吃完仍不見好。一向迷信的父母便請來十裏八鄉有名的神棍兒,大繩跳了三天,神棍拿又家裏攢了一年的雞蛋。葉飛揚卻瘦成了一張紙片兒。
就在葉父母絕望之時,有一白發老道從山前雲遊路過,葉父見其鶴發童顏,仙風道骨,大呼神仙!遂將老道請入家中。
老道為葉飛揚一把脈,不言不語,微微一笑,走了。
葉父一看,完了,神仙都不救不了,扛了把鎬頭準備去後山刨坑。
過了半晌,老道複回,手中多了一樣不知名的草根,令葉父母煎熬,喂服。
老道遂去。
第二天,葉飛揚便可正常飲食,五天後便活蹦亂跳。
葉父母感激不盡,想登門拜謝,但不知老道身在何處。多方打聽之下,得知山的那一頭,有一座道觀,想必就在那廂。農閑之時便帶葉飛揚登門道謝。
初見老道之時,老道正在打太極。
葉飛揚一興奮說要學太極。
葉父母挺高興,正愁幹活沒人看娃呢,於是離開的時候就沒帶葉飛揚。
葉飛揚跟老道學了三年太極,8歲的時候老道說要去雲遊,葉飛揚也到了讀書的年齡,兩人就此作別。
再後來,葉飛揚就再也沒見過老道。
現如今那道觀已經破敗不堪,老道許是駕鶴西去了。
葉飛揚本名葉大寶,是老道為他取名葉飛揚。
8歲之後到現在,葉飛揚每天都要打一遍太極,從不間斷,這已經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像洗臉刷牙一樣必不可少。
聽過葉飛揚富有神秘色彩的故事,陳遠決定要跟葉飛揚學一把太極。
“這太極拳與那跆拳道哪個厲害?”陳遠對此十分好奇。
這個問題葉飛揚不知道被問過多少次了,對此他自然有一套邏輯縝密的回答,“世上沒有哪一門功夫天下無敵,關鍵在於練功的人。太極講究的是修心,而跆拳道則是修身。跆拳道招式迅猛,殺傷力較大,而太極到終極水平則可後發先製,四兩拔千斤。但想要達到這種水平,沒個十年八載是不可能的,所以學太極的會員,都止於表演水平。”
“原來如此。”陳遠覺得好有道理。難怪跟葉師兄學了這麼久,從頭到尾也沒見什麼精妙的招式,其中真諦還需多年修心悟道才能領會啊。
其實葉飛揚心裏一直有一個結。那就是,他跟本不知道太極拳是不是用來格鬥的。照他十多年的領悟,這個真的隻是修身養性的體操而已。難道師傅教自己的是假的?還是說太極拳就是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