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家庭教育與輔導(1 / 3)

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培養好習慣要用加法,克服壞習慣要用減法,教育不在一朝一夕,貴在長久堅持。

平等溝通,家教之本。隻有兩代人感情上的溝通,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才能實現把孩子培養成為有用之材的願望。

缺乏尊重平等友好的氛圍不利於孩子的精神成長,會使兒童喪失自尊和自我價值感,這是教育應培養的無歧視原則。

現代教育要以人為本,學會寬容。寬容是對孩子的愛,對孩子的尊重。教育更是一種愛,愛的真諦就是寬容。

望子成龍,是許多父母的期望,可卻有時在無意的言談中對孩子的發展造成傷害。如:傻瓜、說謊、無用的東西。

父母要對孩子產生威信,首先父母要做得好。如要糾正孩子亂扔垃圾的壞習慣,要自己先做給孩子看。

研究發現學前的兒童特別是5歲以前,是人生發展階段中的關鍵期。給予教育就為孩子奠定良好的基礎。

孩子往往喜歡模仿成人。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可信賴的人。做家長的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為孩子做出榜樣。

經常打孩子,孩子就會習慣於挨打,逐漸養成一種即使挨打也滿不在乎的態度。打孩子不能正確的教育方法。

教育家讚科夫說:當教師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品質是熱愛兒童。若不關心不愛護學生,就不是好教師。

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教育是科學,科學的生命在於求真;教育更是一種愛,愛的真諦就是寬容。

名言:教人要從小教起。幼兒比如幼苗,培養得宜,方能發芽滋長,否則幼年受了損傷,即使不夭折,也難成材。

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宋慶齡

“恨鐵”不會“成鋼”家長和教師對學生讚許的目光真誠的鼓勵,善良的責備,才能成就人才。

在家教中我們發現:父親比母親更理解孩子對孩子培養目標更明確,更實際,方法更適宜。

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朋友。受傳統理念的束縛很多家長還存在著嚴重的父權、母權的思想。

對於孩子的失敗過錯,有些家長罵罵咧咧會極大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采取科學的教育方法。

教育的秘訣就是“愛”,細心嗬護,並時時警惕他們在道德品行上可能出現的偏差可以將“問題孩子”教育成人。

不要問孩子今天在學校裏表現怎樣,而是要問孩子幹了些什麼,要幫助孩子忘掉分數,這樣他才能踏踏實實地學習。

要留給孩子一塊自主的空間,隻有適宜的教育與孩子充分的主體性相結合,才會獲得最大限度的健康發展。

愛會給孩子構建一個完美的人格,自由能給孩子建構很高的智能。——孫瑞雪

孩子的教育,重要的不是得出正確的結果,而在於走向正確的過程。——李躍兒

我們不可能時刻不離地保護孩子,我們更不可能保護孩子一輩子。——馮國強

家長們要多和孩子一起遊戲,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情商和智商。——區慕潔

父母應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解決孩子在成長中遇到的問題。——盧勤

向孩子學習是成年人真正成熟與睿智的標誌。——孫雲曉

在家庭中想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取得孩子的信任。——蔡桐木

孩子不聽話,首先是因為您的話與交流的方式不得當。——趙雨林

孩子如果不是和家長特別交心,他們是不會願意輕易讓家長看到自己的隱私的。——庫金會

孩子從父母的模範行為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吸取很多有益的營養。——高振敏

通過讀書,讓孩子的靈魂受到大師的啟迪。——李聖珍

能夠幫助孩子們先學做人,再成材,最後成功,這是一件快樂的事。——陶宏開

應使孩子從“天才”教育的重壓下逃脫出來,獲得人生應得的快樂。——周洪

孩子的聰明才智能否被充分發掘出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是否對孩子有無微不至的愛。——吳章鴻

對於孩子的成長,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孩子的成長充滿煩惱。——張曉東

讓孩子學會怎麼理財,這是父母留給孩子的無形財富。——趙定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