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秋,一年一度的全國糖酒訂貨會在四川成都召開,各路商賈雲集,一場廣告大戰一觸即發。這是一場經營與廣告的大戰,是品種、質量與經濟實力的較量。很快,人們都把目光盯住了一向以大投入著稱的宗慶後總經理身上,看他在群雄紛爭中如何“出人頭地”。有人稱,要在此次廣告戰中獲勝,沒有300萬元拿不下來。
宗慶後總經理聽了隻是淡淡一笑,他說:“我隻帶了七萬元錢。”
言出後幾日,成都鬧市街頭忽然出現了一支由金發碧眼的洋仔、洋妞組成的“遊行隊伍”,他們以西方人特有的熱情與微笑,戴著綬帶,拉著橫幅,向一個個湧上前來好奇的市民分發著“娃哈哈”的宣傳品。當時,外國人在四川盆地還很少見。一時間,市民們紛紛走上街頭爭看熱鬧,“洋人給娃哈哈做廣告了”,這一蜀中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特大新聞不脛而走。如是三日,娃哈哈成了市井間的熱門話題,銷量自然猛增。
“娃哈哈”在成都就這樣輕而易舉地登堂入室,進入了尋常百姓家。
“娃哈哈果奶痛別南京!”。1992年6月,一份特殊的廣告,分別送至南京幾家報紙和電視台,要求盡快刊登。署名是:杭州娃哈哈食品集團公司。
眾人為之驚愕。
3個月前,娃哈哈果奶初闖南京引起轟動,緊接著,江蘇各地和近鄰安徽都刮起了娃哈哈旋風,僅江蘇一省日平均成交量就達70多萬瓶。
正當眾經銷單位紛紛趕往杭州排隊取貨時,南京市衛生防疫站突然亮出“紅牌”,判定娃哈哈果奶不符合國家標準,並於6月3日通過《南京日報》、南京電視台發布消息,禁止上市。
事先沒有任何征兆,也未獲任何通知,公司頓時目瞪口呆。一天在江蘇市場的直接損失就是50多萬哪!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娃哈哈果奶是新型飲料,並無現成的國家標準可依,而這次南京方麵硬是拿老標準來衡量,根本連標準都對不上,突然查禁?
為此,公司專程赴寧與衛生防疫站懇請申訴,均被斷然拒絕。
娃哈哈果奶合格,不合格?爭論驚動了北京。國家技術監督局、衛生部監督司認真調查後表示:娃哈哈果奶可以生產。然而,南京市衛生防疫站又提出苛刻條件:現已投放市場的果奶必須全部更換新標簽,否則隻能退出南京市場。
石頭城的風波引起了杭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專程派出副市長赴寧協商。在兩市“父母官”的過問下,娃哈哈果奶終於在南京又露笑臉。
1993年5月28日,在一片轟鳴的禮炮聲中,娃哈哈下沙基地在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全麵破土動工。創業六年的娃哈哈有了第一塊嶄新的生產基地。員工們一片喜氣洋洋。
麵對占地288畝的遼闊土地,宗慶後激情滿懷:雖說娃哈哈創業僅六年,就擁有自有資產近2億,得到了外界的一致讚歎,但我們的目標並不僅僅如此,現在也不是放鬆止步的時候,我們要開始第二次創業,再造一個娃哈哈。
開工儀式上,宗總向員工描繪了未來的藍圖:在今後的六年中,力爭上規模、上等級、上水平,繼續超常規發展,向跨國集團進軍。話音落時,到場的娃哈哈員工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宗慶後深深懂得,娃哈哈在國內是重量級,但打開國門,拿到國際市場上比,還欠火候。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借鑒國外先進管理經驗,已成當務之急。他有一個筆記本,密密麻麻地記著“差距”:國內最好的封罐機,一分鍾隻能封130罐,而國外先進的設備一分鍾封1000罐以上;美國的大公司日產千噸罐頭,操作工人約40名,而我們日產百噸罐頭,要600人以上……現在,是到了投入巨資磨劍鋒的時候了。而在下沙基地開工之際,娃哈哈向國外預訂的第一批先進流水線已簽下合同。
1995年下沙基地建成,一個現代化的花園式的生產基地向世人展示了娃哈哈美好的發展前景。百立公司、飲料公司、速凍公司陸續在下沙落戶,寬敞明亮的新車間裏,一條條現代化的流水線歡快地唱著歌……娃哈哈邁開了向一流食品飲料企業進軍的大步。
1994年12月28日,在娃哈哈曆史上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
公司總經理宗慶後與四川省涪陵市市長周浩義兩雙手緊緊相握:娃哈哈出資4000萬元,成立娃哈哈涪陵有限責任公司。一項國內企業對口支援三峽庫區開發和移民的最大投資協議由此誕生。
然而,此時此刻的宗慶後心裏還是沉甸甸的。前不久,公司組織了分管質量、采購、能源等方麵工作的22名中層幹部前去考察。得出的結論是:交通條件差,氣候條件差,原材料價格高,質量不好,配套廠家管理落後,廠房破損,職工隊伍名存實亡。集體表決時,21票反對1票棄權。
現在,中層幹部的思想雖然做通了,可壓在身上的擔子實在不輕:4年內實現利潤7560萬元;若達不到這個指標,娃哈哈負責賠償不足部分的70%;若超額完成,則將超額部分的70%獎勵給娃哈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