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策動獨到的財富計劃——俞敏洪聯結的“成才渠道”(4)(1 / 3)

1998年10月5日,在美國《時代周刊》聞名全球的年度風雲人物評選活動中,他的名字被列進了“全球50位數字英雄”;1999年7月,他成為《亞洲周刊》的封麵人物,在這期雜誌上還刊出了一篇題為《重歸故裏》的介紹他的報道;1999年9月,他受邀參加上海“全球財富500強論壇”,在論壇IT分區的圓桌會議上發表演講,講述了一個新的故事——《互聯網對中國社會經濟的影響》,與他同在一個組的有美國在線(AOL)總裁斯蒂夫·凱司和“雅虎”總裁楊誌遠。

在搜索引擎和門戶網站吸引了足夠多的瀏覽量之後,張朝陽打出了電子商務牌。2000年,搜狐與國內電子商務專業站點8848網站,對外正式宣布雙方建立合作聯盟——搜狐電子商務平台迎來其首家人住的商務網站8848,“搜狐—8848購物廣場”正式開張。同時,8848被授權為訪問者提供搜狐搜索引擎。有媒體稱,該聯盟標誌著中國互聯網業界第一個“綜合門戶站點+專業電子商務網站”長期合作關係的建立,也意味著中國電子商務向大規模企業合作發展的方向邁出了先行的一步。

張朝陽認為做企業必須專心致誌,為社會做好服務,把它作為最高理想,這樣才能把企業做好,否則,你會做一些花裏胡哨的東西出來。因為做企業的出發點就是務實,如果每天想的不是我如何把企業做大,而是為了天下更高遠的理想,甚至憂國憂民,這些都沒錯,但如果太專注這些,等企業做到一定階段,人就會對出名、被認可很重視,而對企業怎麼運行不重視。

他首先就認為企業是很值得去做的一種事業。企業的這種操作、跟市場的嫁接,推出一種新產品,整個過程都充滿了挑戰性,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很高尚的一件事情,是值得為之傾注一生的事情,你不必再附加一些其他的原因,你要附加這樣那樣其他的原因,企業就不可能做得很好,比如沽名釣譽、希望被國家認可、非商業化的手段,我認為這是中國知識分子從商或者說那些儒商們應該避免的一個問題。

世間的道理沒有任何規矩可言,沒有成套的既定的說法。也許某種既定的說法是對的,但未必適合你,一定要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要加大你每天事情發生的頻率。重要的是去做,隻有做才能帶來某種真實,如果隻是在思想裏打轉,你就永遠跳不出自己潛意識的圈子。讓事情發生,讓單位時間裏事情的發生頻率加大,這樣,機會就會加大。這裏麵,做是最重要的,再從做裏悟出很多道理來。

一個人要使有很強烈的成功願望,除了奮鬥之外,得不停息地去思考,忍受內心的煉獄和折磨,能夠從灰燼中站起來,反敗為勝。張朝陽走到今天這一步,並不是念書念得有多好,但他認為,事業的成功是應該首先歸因於一個人心理上的自我觀察和文化感受。

張朝陽喜歡從人的本原心理上去思考問題,這樣能不斷地醫治自己心靈上的創傷,在內心深處做一個勇敢者,做一個成功的人,最後就會有許多機會向你走來。

學會觀照內心,獨立思考,經常體會自己本原的東西是什麼,學會以第三隻眼睛看自己,通過每件事情來了解內心。張朝陽在MIT的博士論文答辯中說:每一個關隘的越過,生活中的一件件事情都是磨煉內心的過程,最後他跟投資者談的時候,內心已沒有了誤區,別人就容易相信他。

在“眼球經濟”上下功夫

2000年2月25日,以田震、樸樹、零點、小柯等當紅歌星為主角的一場演唱會。在首體爆棚。除了現場的精彩表演之外,更令現場的1.8萬名觀眾激動的是,他們沒有為看演出花費一分錢。

所有的錢都是搜狐出的。這場名為“萬眾豪情搜狐夜”晚會的實際目的是慶祝搜狐網站誕生兩周年。盡管許多人認為張朝陽花費400萬元搞這樣一場晚會實在是莫名其妙,或者說是在“燒錢”,而且現場除了張朝陽上台的幾分鍾,就根本沒有“狐味”,但這次活動可以說真正將張朝陽的“注意力經濟”發揮到了極致。

當主持人在演唱會中場休息時宣布“有請搜狐總裁張朝陽上台講話”時,能容納1.8萬名觀眾的首都體育館頓時響起了一陣歡呼和尖叫,其熱烈程度甚至超過了某些歌星大腕上台的場麵。他在台上說了些什麼可能沒有什麼人會在意,但當他走下台去的時候,場上又響起了一陣同樣熱烈的歡呼。

這場耗資巨大的晚會並不是張朝陽心血來潮的結果,而是他一貫的作風。一開始他就把搜狐網站當一個品牌來做,從理論上給中國網絡界帶來了“注意力經濟”的概念,即一切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目的是通過頻繁曝光、被炒作,將搜狐打造成中國互聯網的一麵標誌性“旗幟”,自己則擔負扛起這麵旗幟的職責。張朝陽以一個啟蒙者的姿態,通過搜狐把風險投資、注意力經濟、做秀式的炒作、種種泡沫與非泡沫的東西一股腦兒地帶給中國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