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瑀曆史中的建安七子之一,才學不凡,師從蔡邕,被蔡邕稱為“奇才”。
衛仲道先是與其研討了一下詩詞,然後竊取了後世幾位名家的作品,讓其大大的佩服了一下,才問道:“元瑜,聽說你師從蔡大儒,我對蔡大儒也是心存景仰,隻是無緣一見,不知你可否引見?”
他溶合了兩世的記憶,都沒發現自己跟蔡邕有什麼交集,都開始懷疑寫曆史的那些人了。
阮瑀客氣道:“這不是什麼難事,家師現就是揚州,他日你想要去見之時,可先來陳留找我,我陪你一道去。”他也想找機會再去向自己老師討教一番,剛剛和衛仲道討論一會,他都覺得自己給自己老師丟臉了。
“那蔡大儒身邊還有什麼人?”衛仲道擔心阮瑀誤會,又忙道:“我是想準備點禮物,看看都得準備點什麼。”
曆史上隻說蔡邕有兩個堂兄弟,還有兩個女兒,連蔡邕的老婆是誰都沒說明一下。讓衛仲道也不知如何是好,畢竟是去見未來的嶽父大人,不過丈母娘那關更重要一些。來自後世的他十分明白,丈母娘可是讓樓價都上漲的推手呀!可得準備點好東西。
阮瑀回道:“老師而今就隻有一女在旁,你也不過帶太多東西去,老師他也不太喜歡那些俗物。你真要去時,我來選就可以了。”
他做過幾年蔡邕的學生,很了解蔡邕的脾氣,對錢財這些東西看得很輕,唯獨喜歡研究文學曆史,剩下的就是彈琴自娛了。如果衛仲道真送一箱子金子過去,到時可能連門都進不了。
“那就多謝了。”衛仲道先拱手謝了一句之後又道:“可我聽說蔡大儒可是有兩女兒的呀?”同時心下默道‘史書可不要老是出錯呀!不然,我在這個時代就杯具了!’
“不錯,老師的確有兩女。”阮瑀應道:“不過,長女蔡氏早年已經嫁給了前南陽太守之子,師母因為長期跟隨老師顛沛流離,早年也已經過世。而今老師身邊就隻剩小女蔡琰。”
他想起蔡邕因剛正不阿不願與宦官為伍,結果被貶五原,後來雖然幸免得歸,卻又得罪五原太守,被迫逃到揚州避難。不免長歎幾聲。
衛仲道可沒空聽阮瑀歎氣,立即追問道:“那個蔡琰年芳幾何?”
這個問題才是他最想問的問題,之前的一大堆輔墊就是為了現在的這一問!這個中國曆史上的四大才女之一,讓‘衛仲道’這三個字名留史冊的奇女子。現在多大了,如果年齡合適,他打算現在就去提親,反正遲早都是他的老婆,
衛仲道這麼直接一問,阮瑀怎能沒聽出其中之意,笑道:“蔡琰今年才十三,還未到‘及笄’之齡。怎麼,仲道你才新婚幾日,就又想納妾了?”他嘴上雖這樣問,心裏卻也知道這是不可能。
衛仲道卻好像沒聽到,心下盤算起來,‘如果按阮瑀的話法,按漢律,女子要在十五歲以後才結婚,那蔡琰和他結婚也就是公元189年以後的時,而曆史上蔡邕是公元192年死在獄中。沒多久蔡琰就被匈奴人搶走了。過了十二年才回到中原。’
衛仲道卻在盤算著在曆史上自己和蔡琰是何時結婚之時,又想到了一個可怕的問題。他和蔡琰結婚後不久就身亡了!自己怎麼死的,曆史上沒給出什麼原因。畢竟,在那個東漢最****的那幾年裏,比他有名的人死的太多了,也都沒留下太多信息。但他盤算自己的死好像沒曆史說的那麼簡單。不管怎樣,照目前的情況看來,自己隻能活個五、六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