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渴望得到的東西,想要做到的事情太多太多,並且每個人都被七情六欲牽製著,如何走向成功,關鍵還在於一個“舍得”!事實上,成功的人身上最重要的特質莫過於專注而有目標,因為得與失常常發生在一念之間,而機會也就在那一閃念間流失。所以,那些真正明白“舍得”之真諦的人便會成功。
勇於承認和麵對自己的錯誤
當你做錯事時就勇敢地認錯,不要因此做些無謂的辯解。“失敗乃兵家常事”,這根本就不足為奇。而且,當你勇於承認時,你往往會得到更多實質性的好處。
古語雲:“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對於錯誤,人們通常會有兩種觀點和做法:一種是知錯認錯,知錯改錯;另一種是極力掩蓋,強詞奪理。
人們都喜歡第一種人,然而生活中的大多數人都屬於第二種。這大概是因為,大多數人在犯了錯以後都有蒙混過關的想法,誰也不願自討苦吃,能不揭的蓋就不揭,能不看的瑕疵就假裝看不見。每個人都要麵子,臉上的那張麵皮需要小心翼翼地維護,而認錯,無異於撕下自己的臉麵,許多人都沒有這種勇氣。因此,承認錯誤,勇於改過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值得推崇和誇耀的品質。
有一則寓言講述了一個自作聰明的典型:
一棵長得非常高大的樹,它非常欣賞自己偉岸的身軀,並引以為傲。
一天,一隻啄木鳥停在樹上,它發現在樹幹裏有許多小蟲,便用長喙在樹幹上啄了一個洞,準備把小蟲吃掉。
大樹非常生氣,它不能容忍美麗的枝幹被啄出一個個的洞,便開口責罵啄木鳥,並把它趕走了。於是,小蟲便在樹幹裏長大並生出了更多的小蟲,它們不斷地啃噬著樹幹,逐漸把它吃空了。終於有一天,一陣強風刮過,大樹便被攔腰折斷了。
生活中的批評就像故事中的啄木鳥一樣,它會給你除去身上的“小蟲”,這似乎會使我們感到非常地不愉快,但這些不快卻會成為對我們最大的幫助。
孔子曾說過:“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他認為君子的過錯,好比日食和月食。他有過錯,人人都看得見。他改正了,人人都仰望他、尊敬他。這是一則不變的真理,敢於道歉的人值得人們尊敬,因為有勇氣認錯,才有勇氣改錯,才有可能有更大的進步。
從古至今,人類走過了幾千年的曆史,這一信條至今仍不過時。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需要承認錯誤並且有敢於改錯的勇氣,隻有這樣才能在改變中完善自己。
慧慧和小玉是在法語班相識的好朋友,某日兩人聊天說起各自的工作,其中長得很漂亮的小玉在一個英國人家做陪護,主要工作是照顧一個老太太的日常起居。
小玉說:“那東家是個死板的英國老夫人,經常指責我這裏做得不對,那裏做得不好。我跟她聊天,她又說我的英語發音不準。真是煩透了,我聽說以前有好幾個人都被她氣走了。”
慧慧剛好想找一份能常練習英語的工作,她問小玉:“那你是不是不願意再做下去了?如果你辭職,能否把照顧那位老夫人的工作讓給我?”
小玉一聽,非常高興。她正為簽了一年的合同而感到後悔,剛好慧慧能代她受氣,於是,便把慧慧介紹給了老夫人。
小玉還預言,不出一個月慧慧會為自己的選擇後悔的。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慧慧隻用了短短一個月就和老夫人相處得非常好了。半年後,小玉還從其他同學那裏得知,慧慧準備到英國去深造,而且是那位老夫人動用自己的關係幫她聯係的。
小玉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就問慧慧究竟是如何打動老人的心的。慧慧說:“老夫人出身貴族,對許多事情的要求都嚴格得近乎苛刻。剛開始和她相處時,她經常挑剔我這裏不對,那裏不對。譬如我走路時不應該左右搖晃,那樣顯得不夠穩重;坐下時不能太重,那樣不夠淑女;說話時要看著別人的眼睛,否則不禮貌。我記得有一次,我幫她取甜點用手直接拿給她的,她還說我不講衛生,沒有規矩。那時,我真的想辭職不幹了。但事後,我覺得用手直接取食物給她,的確不太妥當。我又回想起她對我的很多指責其實都還是有些道理的,有時候我覺得委屈,隻是因為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後來我就按照她的指示去做,慢慢地竟然獲得了她的表揚,有一次我還聽到她和女兒打電話時誇獎我‘她的神態很安靜,氣質很優雅,英語口語也進步得很快,真是個迷人的姑娘’。當時我忽然意識到,我已經不是原來的我了,我已經變成了一個非常優雅的人了。”
慧慧頓了頓,又接著說:“現在,她批評我的次數越來越少,表揚我的次數越來越多。我非常感謝她糾正了很多我平時沒有意識到的壞習慣,我不再認為她是挑剔,反倒覺得她是一位非常嚴格的生活導師。”
正如慧慧所說,老夫人的刻薄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上來看就是嚴格。可能許多年輕人都不能適應那種事事挑剔的老板或客戶,但反過來想想,他們的挑剔正是因為你本身犯了錯誤。人們不願意接受自己錯了的事時,就總是把責任推給對方。其實換個角度想想,承認自己的缺點,尋求改變,完善自己何嚐不是一種好的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