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在取舍之間顯出理財的大智慧,他們在麵對理財的時候總是表現出超常的豁達,不但生活滋潤,財富也越來越多。相反,若是隻知把財富死死攥在手裏,總也不肯鬆手,天長日久,人的思想就成了畸形。當然,若隻知道消費,不知道適當儲蓄,也是一種畸形。對於財富而言,錢隻是一種流通物,隻有流轉起來,才能實現它的價值。
別成為名利的奴隸
朱熹曾經說過:“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穩,隻管向前便危險。”也就是說,莫以成敗論英雄,莫以名利論成功。隻有淡泊才能明誌,隻有寧靜才能誌遠,隻有剝奪世俗的外衣,才能播種成功的心田。
人賺錢是為了生存,但生存的目的不能僅僅是為了賺錢。假如把追逐名利當成人生的唯一目標和自我價值的體現,那這個人就已經成為了名利的奴隸,哪怕富有四海,生活也不會快樂。因為在他的生命之中,早已忘記了生活的真諦,而隻把生存的基礎當成了全部的生命意義。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年輕人,雖然出生在貧民窟裏,但從小就知道怎麼賺錢。他會把壞的玩具修好,讓同學玩並收取費用。初中畢業後,他又賣起了雜貨,生意做得很順手。
有一天,他在港口的一個地下酒吧喝酒。旁邊坐著一群日本海員,海員們正在說有一批被浸染了的絲綢沒法處理,想扔掉,他聽到了。第二天,他就來到了海輪上,用手指著停在港口的一輛卡車對船長說:“我可以幫助你們把絲綢處理掉。”於是他不花任何代價便擁有了這些被浸染過的絲綢。他把這些絲綢製成了迷彩服一般的衣服、領帶和帽子,幾乎是在一夜之間,他靠這些絲綢擁有了10萬美元的財富。
他成了真正的商人。之後他在郊外看上了一塊地,花10萬美元買了下來。3年後,他的地皮值240多萬美元,他成為城裏的一位新貴。
他活了77歲,臨死前,他讓秘書在報紙上發布了一則消息,說他即將赴天堂,願意給別人逝去的親人帶口信,每則口信收費100美元。結果他因此又賺了10萬美元。他的遺囑也十分特別,他讓秘書再登一則廣告,說他是一位有禮貌的紳士,願意和一個有教養的女士同臥一塊墓穴。結果,一位貴婦人願意出資5萬美元和他一起長眠。
沒錯,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靠自己的執著成為了千萬富翁。但是,像他這樣連自己的死亡都拿來做交易的人,被金錢貫穿的一生快樂嗎?那些出售自己墓穴的金錢會把他帶往天堂嗎?那些為逝去的人帶口信掙的錢能買回他的生命嗎?這些金錢到底給他帶來了什麼?你能想象這位商人的一生有多麼枯燥嗎?他的一生除了賺錢,還是賺錢,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仍然是賺錢。
有人認為金錢是萬惡之源,認為金錢會讓人墮落,讓人痛苦,讓人犯罪。但是《聖經》上說:“貪錢是萬惡之源。”關鍵就在這個“貪”字。哪怕把“貪”字換成了“執著”,聽來似乎倒顯得高尚了,但實際仍然是一樣的。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出身貧寒,經過他不懈的努力,在22歲那年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百萬,到了43歲,他建立了世界知名的大企業——標準石油公司。當金錢像貝斯比亞斯火山的岩漿似的流進他的口袋裏時,他卻成了事業的俘虜。
在農莊長大的洛克菲勒曾有著強健的體魄。走起路來步步生風,也正是這副強健的身體支持他創立了自己的金融帝國。但是已經十分富有的洛克菲勒,每天隻想著如何賺錢,深深被憂慮和壓力所困擾,身體變得極度糟糕。他的頭發不斷脫落,連睫毛也不能幸免,最後隻剩下稀疏的幾根,醫生們診斷他患了一種神經性脫毛症,後來他不得不戴上假發。
對大多數人而言尚是巔峰的歲月,洛克菲勒卻已經步履蹣跚。他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他缺乏運動和休息,他把時間全部用來工作,使體力嚴重透支。雖然他如此富有,但卻隻能依靠簡單的飲食維持生命,洛克菲勒每周收入高達幾萬美金,可是一個禮拜所吃的食物還不到兩塊美金,醫生隻允許他進食酸奶與幾片蘇打餅幹。他隻能用錢買到最好的醫療措施,使自己不至於過早地離開人世。
洛克菲勒永無休止地全心全意地追求目標,當他賠了錢,他就會大病一場。有一次,洛克菲勒運送一批價值4萬美金的穀物取道大湖區水路,保險150美元,他覺得太貴了,因此沒有投保。正巧,當晚伊俐湖有暴雨,他剛收到電報,貨物已安全抵達,並未受損!所以洛克菲勒氣壞了,他心疼剛花出去的那150美元的投保費用,並因此生了病,不得不回家臥床休息。想想看,他的生意一年能為他賺回50萬美元,他卻因為區區150美元而把自己折騰得臥病在床,值得嗎?
他無暇遊樂或休閑,除了賺錢他沒有時間做其他的事。他的合夥人賈德納與人合資2000美元一起買了艘遊艇,洛克菲勒不但反對,而且拒絕坐遊艇出海,他說:“賈德納,你是我所見過最奢侈的人,你損害了你在銀行的信用,連我的信用也受到牽連。你這樣做,會拖垮我們的生意!我絕不會坐你的遊艇,我甚至連看也不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