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王侯(1 / 1)

在聖水河集鎮,這一帶流傳著一個故事,那是在元末明初,離聖水河集一裏路的引鳳村,有一戶人家姓王,字想貴,家裏雖稱不上有錢,但也是小富人家,王想貴膝下有一男一女,兒子叫王侯,年齡十三,女兒叫王妃,芳齡11歲,兒子從小就調皮搗蛋,人很聰明,喜好結交三朋四友,成天東遊西蕩;女兒王妃長得是花容月貌,雖不是富家千金,但也稱得上是小家碧玉,那年頭四處鬧饑荒,王想貴和他夫人都樂善好施,夫人平時吃齋念佛,十分有善心,好施舍接濟窮人,聽說誰家有困難就會伸出援助之手,街坊鄰居送他外號小善人,有一年,村裏來個要飯的小孩,年齡十二三歲,穿的衣服破破爛爛,此人很快就和王侯玩在一起,你道這個要飯的是誰,他就是後來成為明朝開國皇帝的朱元璋,有一天,王侯把朱元璋帶回了家,王想貴一看這個小孩就打心裏喜歡,此人雖然穿的破爛,但人長得骨骼清奇,眉清目秀。這個小孩很會說話,嘴巴很甜叔叔嬸嬸常掛嘴邊。王想貴的女兒也喜歡和朱元璋玩,朱元璋經常要飯回來,王妃都纏著他問東問西,朱元璋也喜歡王妃,有時開著玩笑說,你是不是叫王妃,哪一天,我若當了皇帝就娶你當王妃,王妃年齡小,問當皇帝好嗎?那肯定好了,要吃啥都有。

就這樣,朱元璋在這一帶逗留了二三年,在這二三年中,經常早出,要不到飯餓肚子回到引鳳村時,王想貴的女兒就會偷偷從家裏拿些吃的給朱元璋,王想貴夫婦也十分喜歡朱元璋,這樣一來二去,朱元璋就成了王侯家的常客,和王侯玩的很投緣,王侯經常帶著朱元璋到田間菜地,乘看護人不注意,摘些瓜果,扒些紅芋,後來兵荒馬亂,戰爭越來越多,朱元璋就離開了引鳳村,從此再沒來過。

過了些年,朱元璋真的在應天府當了皇帝,王侯知道了,有一天,來到應天府,到了城門,對把守城門的小卒說:叫你們的頭來。

小卒問:你是誰?哪裏來的?

王侯說:我叫王侯。是皇上的親戚,要見你們的頭。

小卒一聽說是皇上的親戚,哪敢怠慢,趕緊把上司叫來。

上司問過王侯後,不敢怠慢,趕緊向上彙報。

第二天,消息傳到朱元璋處。

朱元璋想了半天才想起來。為了報答王家恩情,吩咐先按地方官員的級別接待。

第六天,朱元璋才召見王侯,朱元璋問了些王家的一些事和王侯的近況後,就吩咐人員招待王侯,心裏在想給王侯一個什麼官做,也好報答那幾年的恩情。

下麵的招待人員,看到朱元璋對待王侯這麼好,就想巴結他,以後也好有個升遷的通道。

當晚招待人員好酒好菜,也該當有事,王侯酒喝多了,嘴上是八老爺不當家,酒老爺當家了,暈暈乎乎,就說起了小時候和朱元璋偷瓜摘棗的事。這下是觸到了朱元璋的逆鱗,朱元璋由於小時候要飯,當過和尚,最怕別人看不起他,所以當了皇帝,時刻想著美化、神化小時候的自己。

第二天,招待人員把昨晚王侯說的話,說給朱元璋聽了。

朱元璋當時麵如豬肝,氣得把杯子也摔了。心想這以後王侯要是做了官,哪天再喝多,把我小時候的臭事全都抖摟出來,那還了得。還是給他點錢讓他回家吧。

於是第三天就命令人員給王侯些金銀珠寶,讓他回家。

當晚接待人員把王侯請到秦淮河,夫子廟附近的煙柳巷,上了一艘花船,並請了歌姬作陪,席間歌舞,猜拳好不熱鬧,王侯覺得朱元璋應該要對他好。仗著朱元璋是他發小,在酒得作用下膽子越來越大,在美女如雲的席間,越喝越多,和歌姬摟著親著,這個王侯實在不爭氣。還沒富貴就已經經不住溫柔鄉了,在他暈暈乎乎時,一個歌姬要他到船外賞月,看看秦淮河的美景,正好歌姬手裏拿了一個繡花手絹,王侯非要看,歌姬不願給他看,兩人掙著掙著,一不小心,王侯一腳踏空,掉到秦淮河裏淹死了。

辦事人員趕緊報告皇上,皇上把她們責罰了一頓。

半月後,官府就通知到地方府衙,讓地方府衙通知王想貴,他家兒子因在煙花巷嫖妓,酒喝多了,失足掉到秦淮河裏淹死了。

朱元璋下令厚葬王侯,又給王侯一家許多金銀珠寶。

王侯因酒後多言,失去了美好前程,失去了成為真正王侯的機會,也失去了他妹妹成為王妃的可能,令人惋惜。

正應了這句俗話“酒毀君子,水毀路”。

引鳳村這塊寶地,不知哪年才能飛出金鳳凰。

讓人拭目以待吧。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