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份,由於滬太路有些地方需要拓寬,公司沿路門麵屬於市政動遷範圍,公司從滬太路1875號搬遷到真南路2548號上海都市示範工業園區內,我也從上大路租住的地方,搬到普陀區定邊路陽光威尼斯小區,和劉鑫及另外兩個同事高超和吳常勝住在一起,陽光威尼斯小區內綠樹成蔭,小橋流水,生活在這樣的小區,心情很舒暢。
在我們租住的21號樓下麵就是一個娛樂休閑廣場,廣場北首是老年活動時,有讀書室,乒乓球室和室內舞廳等設施,老年活動室門口有一個籃球場,籃球場用鐵絲網圍了起來,每天早晨六點半就能看到很多中老年人在操場上鍛煉,做著一套象太極拳,但又不是太極拳的健身功。
自從在二廠生過那場病後,我的身體一直沒有複原,每天還是幹咳,冬天怕冷,冬天睡覺要墊兩床墊被,外加一個電熱毯,上麵要蓋兩床厚被,就那還感覺捂不熱。
這些年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治愈疾病的良藥,以及能使身體強健的鍛煉方式,一直追尋,一直嚐試,我相信“苦難會迫使一個人去成長”,在外在的藥物都無法起作用的情況下,那我們就轉向自身的內部去尋找,古人說“練就丹田長命寶,萬兩黃金不予人”,我相信健身的寶藏就在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瑰寶中,蘊藏在民間高手的健身的技藝中。
在用中藥調理治病的過程中,我的體會是,真正對症的中藥,病人喝過後會有舒適感,不對症的藥就要立即停止,免得損傷元氣,破壞了身體的免疫力,從而影響身體的原有平衡。
一個星期天,我起的很早就去了健身廣場,進入籃球場,開始時有點不好意思學,我就站在隊伍的最後一排,跟在鍛煉的隊伍後麵學了起來,一個星期後我的動作已經做得有模有樣了,
教授這套健身功的是位鶴發童顏的老先生,六十多歲,老先生的動作做起來很飄逸,給人有種飄飄欲仙的感覺,老師傅的動作看起來就是舒服,就是一種美,緩慢中帶著一種力量感。
這套養生功,鍛煉完需要一個小時左右,每天做完後我趕著上班去,沒時間和老師交流,有一個星期天早晨,鍛煉完後,有幾個學員就圍到老師身邊,問這問那,我也走了過去。
老師說:這套功叫做“太極導引養生功”,是北京體育大學的教授張廣德創編的,我是退休後在老家哈爾濱的公園裏看到幾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太在鍛煉這套功,就走過去和幾位老太聊天,她們說“這套功是八十年代張廣德教授創編的,並親自來哈爾濱傳授的導引功,我們每天堅持鍛煉,一直到現在,你看我們的身子骨多硬朗”,於是我就萌生了學習這套功的想法,也就跟著那幾個老太學習太極導引養生功,加上自己專研這套太極導引養生功已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有時也去外地給人講課,以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為己任,也樂在其中。
我年輕時學過些武術,當時我的老師就給我說過,一個武術是不是能起到健身作用,你先去了解鍛煉者的現狀,去了解這個武術傳承的上幾輩師傅是否長壽,如果是長壽,那這套健身功就是好的,是能起到健身養生的作用的。
太極導引養生功是一種動靜相兼,通過調身,調心,調息,三者協調統一,符合人體生命科學的自我鍛煉、自我調節,自我修複的養生功法。
是以傳統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陰陽動靜觀為指導思想,以太極拳理論為根本、融合道家氣功,中醫經絡學,針灸、髒腑學為理論基礎,結合武術養身作用,采用循經取穴的方法進行自我按摩,以充分強調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與練意,練氣相結合,從而使身體由內到外的調理鍛煉過程。
比如說:功前要做到“沉肩墜肘、含胸拔背,虛靈頂勁,上下一條線,腳下陰陽變”,這是最基本的要求。需要時間去感悟的,你們現在學習不要太急於求成,要循序漸進,先要做到“形似”,然後再追求“神似”,改天我會把這套太極導引養生功的口訣和每節的動作名稱及要領打印出來給你們人手一份,便於學習。
後來聽一個阿姨說“教我們的老師姓張,叫張永祿,他女兒在上海,他是來幫助女兒看護小外甥的”。
第二個星期天,張老師就拿了厚厚一摞a4紙打印的資料,給我們每人發了一份,上麵的內容是:
太極導引養生是意識的運用,呼吸的控製,形體調整的自我經絡鍛煉保健功。
功前準備:
並步站立,周身放鬆,
氣定神斂,思想集中,
怡然自得,準備練功。
練功口訣:
夜來人靜萬慮拋,
意守丹田封七竅。
呼吸徐緩搭鵲橋,
身輕如燕飄雲霄。
功前準備要做到:
預備式:動作要領
1、兩腳並行站立,兩腳距離一拳之地,全身放鬆(太極導引養生功的要求)。
兩腳平行站立,與肩同寬(是練太極拳要求)
2、屈膝,兩膝微曲,膝頭不超過腳尖
3、圓襠,兩膝向外開,在向內略合
4、鬆腰,鬆胯,鬆腕
5、提肛,收腹
6、含胸,拔背
7、沉肩,墜肘
8、百會懸(頭頂),提耳根勁,尾閭收
9、舌頂上齶(搭鵲橋),下顎微收
10、目平視前方
11、拇趾抓地
要求做到內外三合,即六合
內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
外三合:肩與胯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
強調:
以圓為體,以動為用,鬆靜結合,圓則氣通,柔而不僵。達到“骨正筋柔,氣血自流”。
強調氣沉丹田的作用:
1、可以實現上虛下實,類似不倒翁穩定的作用,使自身攻防動變穩健靈活。
2、氣沉丹田可以潤身,較易產生內勁。
舌頂上齶作用:可以產生唾液。
“活”字,即舌頭上的水,古人稱之為金津玉液,舌頂上齶可以產生唾液,唾液中有很多有益的酶,可以幫助消化,滋潤五髒六腑,並且含有一種可以使人保持年輕的激素——腮腺激素。
充分實現:意到氣到,氣到血行,血行則百病不生的養生理論。
要求做到“三調,即調身,調心、調息”。
調身:
擺好姿勢是練功的第一步,姿勢自然放鬆,是進行順利呼吸和誘導精神鬆靜的先決條件。
習練者先練習形似,然後達到神似,最後上升為形神合一的境界。
調心:
調整精神狀態,使之心無雜念,入靜是練功出效果的基本功夫。武術中一般以意守丹田為主。
調息:
通過改變人的呼吸方法,來治療自身疾病或達到強身健體之功效。呼吸方式的改變,可以對大腦皮層和皮層下植物神經中樞及心血管係統能起到有益的調節作用,對機體的異常反應有糾正作用,對腹腔器官起到按摩作用,對自身的生理機能可起到自我控製作用。
呼吸又分為幾種,各種呼吸對人體健身起到的作用也不同。
呼吸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自然呼吸法(胸式呼吸),屬於淺呼吸
2、腹式呼吸法(順呼吸法),屬於深呼吸,
3、逆腹式呼吸法,擴大肺活量,促進氣體代謝和血液循環,起到按摩內髒和幫助消化的作用
4、鼻吸口呼法
5、氣通任督脈法(周天呼吸法),屬於丹田呼吸
不同呼吸法對治療疾病的作用:
1、順呼吸法:對防治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療效較好
2、逆腹式呼吸法:對防治消化係統疾病療效較好
3、鼻吸口呼法:對防治呼吸係統疾病療效較好
4、周天呼吸法:對防治神經係統疾病療效較好
呼吸和動作
一般是:起吸落呼,開吸合呼,先吸後呼
幾種情況下不能鍛煉:
武術上講:三不練——大饑大飽不練、睡不好不練、累
(乏)了不練,即-拳不打乏力。
另外:大出血,高燒高熱,急性傳染病期間不能練。
然後是太極導引養生功的動作要領和動作名稱:
一、舒心平血功:
1.聞雞起舞 2.白猿獻果
3.金象卷鼻 4.黃鶯疊膀
5.上工揉耳 6.捶臂扣腿
7.枯樹盤根 8.平步連環
作用:
是防治高血壓、低血壓冠心病、心動過速等心血管係統疾病的導引功。五年來,先後有兩千多患者接受了此功的治療。其結果證明,有效率達92.5%,其中有效顯著者占80%。此功除心血管係統疾病外,對氣管炎、肺氣腫、神經衰弱、腸胃炎以及肩、頸、腰、腿痛也有一定的療效,許多患有多種疾病的人,經過一個月或一年時間的練功,重新走上了工作崗位。
二、益氣養肺功
1.幹浴迎香 2.單臂擎天
3.回頭望月 4.輕舟平渡
5.拙童洗衣 6.旋轉肩柱
7.手揮琵琶 8.鴻雁飛空
作用:
是治療慢性氣管炎、肺氣腫、傷風感冒等呼吸係統疾病的導引養生功。據我們對108例患者(氣管炎35例,肺氣腫38例,肺結核5例,傷風感冒40例)的療效觀察:感冒患者,體溫在38度以下者不用藥,僅練功,一般3~5日即愈,高燒患者先用藥退燒後再練功,也有助痊愈;慢性氣管炎患者,如能從夏天開始練功,總有效率占88.6%,練功三個月肺活量可增至500~800毫升,表明肺功能顯著提高;肺氣腫患者練功八個月,總有效率占92.6%,顯著者占53.6%,練功八個月,肺活量平均增加579.4毫升;肺結核患者,總有效率占80%,顯著者占60%
三、和胃健脾功
1.扣齒咽津 2.摘星換鬥
3.霸王舉鼎 4.大鵬壓嗉
5.金剛揉球 6.捶扣三裏
7.迎風擺錘 8.白鶴亮翅
作用:
是治療便秘、痔瘡、腸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肝炎、糖尿病的引導養生功。1976年5月至1980年5月,我們對60例患者(15例便秘,9例痔瘡,15例慢性腸胃潰瘍,6例膽囊炎,8例慢性肝炎)分別作了療效觀察,其有效率分別為93.3%,77.8%,86.6%,75%,83.3%,75%,66.6%。一位患者痊愈後寫了這樣幾句話:肝胃脾腎病多生,無需湯藥顯精明。和脾健胃天天練,頑疾驅散顯神通。
四、舒筋壯骨功
1.頸項爭力 2.腦後推碑
3.犀牛望月 4.躬身彈靴
5.仙鶴揉膝 6.雙龍戲水
7.鳳凰旋窩 8.金雞報曉
作用:
是預防肩、頸、腰痛的導引養生功。從1980年至1982年對采用此功的203例患者做了治療觀察,總有效率為92.2%。
五、導引保健功
1.調息吐納 2.順水推舟
3.肩擔日月 4.鵬鳥展翅
5.力搬磐石 6.推窗望月
7.迎風撣塵 8.老翁拂髯
作用:
是根據人體十二經脈生理和病理的特點形成的一套具有綜合意義的經脈動功。我們對87例患有一種或多種慢性病的人進行了治療,總有效率為84%,其中16例長休病號,有13例經過半年至一年的練功恢複了健康。
在張老師的指導下,我的進步會快,五套太極導引養生功我一個月就學完了,也基本上掌握了一些動作要求,做到了形似,而離神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