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我們所說的體驗都是不帶自我意識的,選擇成長而不是畏懼、聽憑於衝動,變成誠實的和承擔責任的人。所有這些都是邁向自我實現的步驟,都確保著美好生活的選擇,當每次選擇時刻到來時能做到這些小事的人,將會發現這些經驗合起來就能達到更好的選擇,在素質上對他是正確的選擇。他開始懂得他的命運是什麼,選擇什麼樣的妻子或丈夫,他一生的使命是什麼。除非一個人敢於傾聽自身的自我,而且時刻都如此,並鎮靜自若地說“不,我不喜歡如此這般”,否則他就不能為自己的一生做出聰明的抉擇。
偉大的藝術世界被一小群輿論製造者和風尚操縱者把持著。但它對於這樣的一些人似乎是十分公平的,因為他們自認為有資格說:“你們要喜歡我所喜歡的,不然你們就是傻瓜。”而我們卻告訴人們要傾聽自己的誌趣愛好。多數人不是這樣的。當站在畫廊裏看一幅費解的彩畫時,你很少會聽見有人說:“這幅畫很費解。”
例如,有一年在布蘭代斯大學舉行聖誕舞會,放電子音樂、錄音帶,人們做一些“超現實的”和“頹廢派”的事情。燈亮了,人人目瞪口呆,手足無措。在這種場合,大多數人會說幾句俏皮話而不會說“我要想想這種事”。說老實話,則意味著敢於與眾不同,寧願不受歡迎,成為不隨波逐流的人。假如谘詢家不能告訴來谘詢者真相,不論年長或年輕的,要準備自己不受人歡迎,這樣的谘詢家最好馬上關門。要有勇氣而不要怕這怕那,這是同一件事的另一種說法。
第六,自我實現是在任何時刻任何程度上實現個人潛能的過程,而絕非一種結局狀態。例如,倘若你是一個聰明的人,自我實現就是通過學習變得更聰明,就是運用你的聰明才智。這並不等於說要做一些遙遠而不可即的事,而是說要實現一個人的可能性往往需要經曆勤奮的、付出精力的準備階段,可以是鋼琴鍵盤上的手指鍛煉。自我實現可以是努力做好你想要做的事。隻想成為一個二流的專家,那還不是一條通向自我實現的正確途徑,你應該要求自己成為第一流的,或要求竭盡你自己的所能。
第七,高峰體驗是自我實現的暫短時刻,這是一些心醉神迷的時刻。你隻能像劉易斯所說的那樣“喜出望外”。但你能設置條件,使高峰體驗更有可能出現,或者架設條件弄得它較少可能出現。破除一個錯覺,擺脫一個虛假的想法,知道自己不善於做什麼,知道自己的潛能是什麼,這也是構成發現你實際上是什麼的一部分。
雖然人人都確實產生過高峰體驗,但卻並非每一個人都能意識到這些。有些人把這些小的神秘體驗丟棄了。谘詢家或超谘詢家的任務之一是幫助人們在這些短暫入迷的時刻到來之時認識到它們。然而,一個人的心靈怎麼可能在外部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作為交流手段的情況下,看到另一個人的隱秘心靈然後還要試著進行交流呢?我們不得不找出一種新的交流方式。這種類型的交流對於教育、谘詢,對於幫助成年人竭盡所能地充分發展,也許要比我們看到教師利用黑板書寫所進行的那種慣常的交流更為適合。假如有人喜愛貝多芬並在傾聽他的一曲四重奏中受到感動,而你卻無動於衷,那人們如何能使你去傾聽呢?
音樂明顯是客觀存在的,但為什麼別人可以投入地欣賞,而你卻什麼也聽不出來呢?你聽到的僅僅是一些音符而已,別人怎麼能使你聽出美來呢?這是教育中更重要的問題,比教你學犃犅犆或在黑板上證明數學題或指點一隻蛙的解剖更重要。後麵提到的這一類事情對於兩個人都是外部的,你有教鞭,兩個人能同時看一個目的物。這種類型的教學比較容易,另一種教育要困難得多,但那是谘詢家工作的一部分,也就是所謂的超谘詢。
第八,看清楚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他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什麼對於他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他正探索什麼,以及他的使命是什麼——向一個人自身展示他自己,這意味著揭露心理病理。這意味著對防禦心理的識別和識別後找到勇氣放棄這種防禦。這樣做是痛苦的,因為防禦是針對某些不愉快的事樹立的,但卻是值得的。如果說心理分析文獻沒有教給我們任何別的東西,至少已使我們懂得壓抑並不是解決問題的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