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1 / 3)

情緒,是人各種的感覺、思想和行為的一種綜合的心理和生理狀態,是對外界刺激所產生的心理反應,以及附帶的生理反應,如:喜、怒、哀、樂等。當情緒不好而不加以控製的時候,就很容易失態,更容易犯錯誤,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繞過每一道障礙,樂觀向上的心情也會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快樂。

心平氣和的劉銘傳

劉銘傳是清廷派駐台灣的總督,建設台灣的大功臣,台灣的第一條鐵路便是他督促修建的。劉銘傳的被任用,有一則發人深省的小故事。

劉銘傳是李鴻章推薦給曾國藩的,同時還一起推薦了另外兩個書生。曾國藩為了測驗他們三人中誰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約他們在某個時間到曾府去麵談。可是到了約定的時刻,曾國藩卻故意不出麵,讓他們在客廳中等候,自己在暗中仔細觀察他們的態度。隻見其他兩位都顯得很不耐煩似的,不停地抱怨;隻有劉銘傳一個人安安靜靜、心平氣和地欣賞牆上的字畫。後來曾國藩考問他們客廳中的字畫,隻有劉銘傳一人答得出來。結果劉銘傳被推薦為台灣總督。

情商點撥

沒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堅毅持久、克服萬難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什麼偉大的事業。我們希望將來能有所作為,首先必須磨煉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植入嫉妒因子的小狗

自從理查德搬來和哈裏成為鄰居後,一連幾天哈裏的心情都不是很好,情緒煩躁,寢食難安,不佳的心理狀況直接影響了他的健康狀況,總是感覺渾身無力。

以前,理查德的汽車和哈裏的一樣同是福特汽車,可前不久他卻換了一輛嶄新的勞斯萊斯,那一直是哈裏夢寐以求的汽車呀!雖然哈裏知道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還遠遠沒有達到開勞斯萊斯的水平,但每天看著鄰居神氣的樣子,哈裏心裏實在不好受。

朋友為了安慰哈裏,給他送來了一隻小狗,名叫歐迪。哈裏給歐迪買了很多好吃的食物,剛開始的時候,它還很喜歡,可自從見到了理查德,它就再也不吃哈裏買的東西了。更奇怪的是,歐迪經常去用爪子敲理查德的門,有一次理查德給了它一根香腸,很快便被歐迪吃得精光。從此,歐迪幾乎每天都往理查德家跑,去討食物吃,就連吃剩的冷麵包也會被它當做美味來享受,而對哈裏給的香腸連看都不看一眼。

看到歐迪這樣排斥自己的食物,哈裏實在沒有辦法了,隻好帶著它敲開理查德的家門。哈裏說:“理查德先生,這隻狗好像和你很有緣,不如你就收養了它吧。”理查德有些驚喜地問:“你是說把歐迪送給我?”哈裏說:“是的,因為它現在不吃我的東西,它隻吃你的東西。”盡管哈裏的心裏很不願意,但還是將歐迪送給了理查德。理查德高興地收養了它。

還沒過幾天,歐迪便用爪子來敲哈裏的門。他給了它一根香腸,它很快便吃了個精光。當它吃完了哈裏家裏的所有香腸和狗糧後,他便不想給它買任何吃的東西了。因為它已經不屬於哈裏,而是屬於理查德了。

一天,哈裏出門正準備去上班,理查德在後麵追了上來,焦急地說:“您家裏還有香腸嗎?”哈裏搖搖頭。理查德接著問:“狗糧也沒有嗎?”哈裏又搖了搖頭。“那麼,”理查德再次問,“您家裏難道連吃剩的冷麵包也沒有嗎?”

後來,歐迪還是被哈裏的朋友帶走了。走時朋友對哈裏說:“這是科學家最新試驗出來的一種狗,它的基因被植入了人類的嫉妒因子,所以總是以為別人的東西是最好的,才會導致上麵發生的情況。”顯然,朋友將歐迪送給哈裏的用意很清楚,哈裏感到很汗顏。

當即哈裏就來到理查德家,向他道歉:“對不起,我不該嫉妒你的勞斯萊斯汽車。”令哈裏意外的是,理查德居然也向他道歉:“說對不起的應該是我,哈裏先生。我是嫉妒你家的房子比我的漂亮,所以將原來的汽車加後花園賣了,才買了輛勞斯萊斯汽車,目的就是想讓自己的心裏得到一點平衡。”

情商點撥

嫉妒如同一柄雙刃劍,往往在毒害別人的時候,更把自己毒害了。而驅除這個“毒瘤”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嫉妒轉化為奮鬥的動力。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把精力集中在與對方競爭上,讓自己忙碌起來,等做出成績之後,你就會發現嫉妒心已經消除了。

可是上帝知道

傑瑞6歲時,父親帶他去朋友家做客。

吃午餐時,傑瑞不小心弄灑了一點牛奶。照父親定的規定,吃飯時弄灑牛奶是要受到懲罰的,隻能吃白麵包。

女主人熱情地勸傑瑞喝牛奶,可他就是不肯喝。他低著頭說:“我弄灑了牛奶,就不能再喝了,隻能吃白麵包。”

後來,女主人看了看坐在餐桌對麵絲毫不為所動的父親,以為傑瑞是害怕父親才那麼說的,於是找了一個借口讓父親離開了餐廳。

接著,女主人又拿出更多好吃的點心勸小男孩吃,但小男孩還是不吃,並一再堅持說:“就算爸爸不知道,可是上帝知道,我不能為了一杯牛奶而撒謊。”

女主人覺得十分震驚,把父親叫進客廳講述了這件事。父親聽完,解釋說:“不,他真的並不是因為害怕我才不喝的,而是因為他從心裏認識到這是對自己做錯事情的懲罰,是約束自己的紀律,所以才不喝的。”

說完,父親來到兒子的麵前對他說:“你對自己良心的懲罰已經夠了。現在我們馬上要出去散步,你快把牛奶和點心吃了,不要辜負了叔叔阿姨的心意,就當是上帝對你的獎賞吧。”

兒子聽見父親這樣說了,才高興地把牛奶喝了。

情商點撥

自律是對一個人意誌力的考驗。 普羅圖斯說過:“能主宰自己靈魂的人,將永遠被稱為征服者的征服者。”自律時時都在我們身邊,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自律是一種美德,無論做什麼事都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因為你做任何事情都是對自己負責,並不是為了做給別人看,所以有沒有人監督你並不重要。自律也不能隻是偶爾為之,它必須成為你的生活方式。

再等兩天

維特17歲那年正讀初中三年級。他的父親在市場上擺攤兒做小買賣,掙點錢以養家糊口。一天中午,維特放學回到家裏,見屋子裏聚了很多人,有親戚有朋友,大家議論紛紛,而他的母親和哥哥卻滿麵愁容。維特心裏“咯噔”一下,馬上預感到一定發生了什麼不好的事。一問才知道,原來父親被抓走了。

事情是這樣的:今天早晨,市場管理所一位女工作人員到各個攤位上去收費。耿直的父親認為有些費用不合理,便同那位工作人員爭辯了幾句。女工作人員爭辯不過父親(後經查,他們的收費項目中確實有不合理收費),就報警說父親妨礙公務,帶頭抗稅。於是,隨後趕來的公安人員把父親帶到了派出所。一個上午過去了,父親到現在還沒有回來。

維特聽後氣憤極了。因為正值年輕氣盛血氣方剛之際,所以他下午就和哥哥到市場上將父親剩下的貨處理完,便開始四處打聽那個女工作人員的去向,終於找到了她的辦公室。在她下班後,維特在後麵一直悄悄地跟蹤到她的家,並畫了一張路線圖。

在第二天的課堂上,維特滿腦子想的都是該如何報複那個女工作人員,根本沒有心思上課。中午放學的時候,班主任王老師叫住了他:“你先等一會兒。”看其他同學都走了,她才問維特:“你昨天下午沒來上課,今天上課時又魂不守舍,究竟發生什麼事了?”沒想到老師竟對自己觀察得這麼細致。一向很堅強的維特在慈母一般的老師麵前終於露出了柔弱的一麵——他放聲大哭起來。張老師聽維特斷斷續續地講完事情的原委,安慰了他一番,最後說:“我很理解你此刻的心情,不過我有一個小小的請求,希望你能答應。”“請求?”老師的話讓維特有點不明就裏。“是的。無論你有什麼樣的打算,請你一定等兩天以後再說。等上兩天,答應我,好嗎?”看著老師那期盼的眼神,維特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