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在困境中積聚心量——讓光明寵愛自己(2)(1 / 2)

對於人生的進展,如果第一個計劃失敗了,我們就會用一個新的計劃來取代它。如果新計劃仍然不成功,我們便再用一個新計劃來取代它,直到發現一個成功的計劃為止。多數人遭到失敗的原因就在於他們缺乏創造新計劃以取代失敗的舊計劃的勇氣。

如果沒有可行的實用計劃,那麼即使最聰明的人也不可能積累財富或完成其他任何事業。一時的失敗並不是永遠的失敗,那也許隻意味著我們的計劃並不正確,立即著手構想新的計劃才是當前最需要做的。

很多人終生過著並不富裕的日子,原因就在於他們缺乏積累財富的正確計劃。

一個人的成就取決於他的計劃的正確性。

詹姆斯·希爾在開始籌措資本以建造一條從美國東岸至西岸的鐵路時,曾遭遇挫折。但他采取了新的計劃,從而轉敗為勝。

亨利·福特不僅在開創汽車事業的初期遇到一時的失敗,而且在處於頂峰時期時,也遭受過挫敗。但他創造了新的計劃,走向了成功。

在認識這些人物時,我們往往隻看到他們的成功,卻忽視了他們在成功之前所克服的許多挫折。當失敗到來時,我們應該把它看成一個信號,然後重新製訂計劃,再度出航,駛向目的地。

皮艾爾·S·杜邦出身貧寒,他家世代以製造鍾表為生。1799年,杜邦全家遷往美國前,一直在位於法國塞納河畔的古都尼摩爾郊外生活。皮艾爾·杜邦具有出色的政治才能,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結束,英國戰敗,皮艾爾·杜邦作為當時法國政府調停小組的成員活躍於外交舞台上。因為調停英美和談功勳卓著,他被路易十六提升為法蘭西王國的商務總督。

1789年,革命風暴席卷法國,路易王朝垮台。皮艾爾失去了商務總督的職位,他和小兒子艾爾·杜邦一起,共同經營一家出版社。然而,由於政治上的原因,出版社的生意並不好。於是,皮艾爾·杜邦決定在法國創立殖民公司,然後去美國開拓新的殖民地,並舉家遷往美國。但殖民地公司的股份招募最終以失敗告終,因為此時的法美關係今非昔比,沒有人願意為這個前途未卜的公司投資。

此後,杜邦一家經過艱苦的航行,橫渡大西洋,來到美國。皮艾爾·杜邦在自己的第一個殖民地計劃失敗之後,又製訂了第二個計劃——創辦一家郵輪公司。他認為,在當時的情況下,注冊一家郵輪公司,加入世界競爭會有不錯的前景。然而,這個計劃尚未實施就破產了。

不甘失敗的杜邦又想出了第三個計劃,在美國和西印度群島的法屬哥德羅普島之間進行轉口貿易。但由於政治原因,這一計劃也失敗了。

就這樣,杜邦父子前後共設計了七個計劃,可是沒有一個成功。1800年,艾爾·杜邦向他的父親提出了他們的第八個計劃——生產火藥。此時,天時、地利各方麵的條件均已具備,這個意義重大的計劃不但順利得以實施,而且就此改變了杜邦家族的命運。

在修改創富計劃的過程中,很多人明明接收到了新信息,卻沒有勇氣據此改變既有的計劃。他們拉不下臉承認錯誤,也不肯重新考慮原來的目標策略或方法,隻好硬著頭皮,繼續實施錯誤的計劃。要知道,財富稍縱即逝,愈快改正錯誤愈好。

我們所生存的世界,複雜而不斷地變化著,我們必須隨時準備麵對出乎意料的情況,而這些情況會令我們發現未曾計劃之處。我們必須知道,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迂回曲折,一定要預先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