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信仰的力量——通往成功的良方(2)(3 / 3)

這種自信,這種信仰與期待便是世界上我們最可依靠的力量,它能把我們從失意和自卑中挽救出來,能把更多的幸福與恩澤賦予我們。我們隻要相信自己,積極而又充分地運用信念的力量,便能最大限度地激發自己,創造奇跡。

信仰淨化我們的心靈

人總要有一些信仰,那樣即使麵對黑暗也能看到光明。

堅持信仰的同時其實我們正在創造新的生命和契機。透過信仰,我們能堅定自己積極的心念,淨化自己的心靈,達到自助的目的。信仰其實是一種樂觀的生活態度,一種積極的心靈狀態。把信仰帶入生活,我們便會實現幸福與自足。

無論是基督教還是佛教,都為人們許下了一個理想的淨土。在那裏,有人們期待的一切快樂,而沒有由恐懼和煩惱帶來的任何痛苦。這塊樂土是信仰之人的希望,為了來世的幸福,他們樂於在此生行善或者忍受。可是,斯多亞派哲學則不同,它向人們傳遞的思想裏沒有任何關於彼岸或來生的承諾,而隻有在自我德性的修養和提升中得到滿足。

對於斯多亞派哲學的學者來說,即使所有人都不相信他們在過著一種簡樸、謙虛和滿足的生活,他們也絕不對任何人感到憤怒,不偏離自己所選擇的並且十分鍾愛的這條道路。他們循此達到了純粹、寧靜的境界,並完全安心於自己的命運。

如果生活中有這樣一個人,他具備高尚的品質和德行,可是他的德行並不是為了贏得別人的讚賞和長久的名聲,也並不期待這能夠為他帶來某些現實的利益,而隻是對自己品德高尚這一點感到滿足,感到不需要其他東西來填充自己的人生,那麼他一定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一個燈塔守護人在一座孤島上生活了將近40年。他還是一個毛頭小夥子時,就隨著伯父來到了這座孤島上。白天,兩人出海捕魚;晚上,他們就燃起篝火,為過往的輪船引航。20年後,伯父死了,他就一個人守護著孤島上的燈塔。一個狂風暴雨的夜裏,一艘客輪在燈塔的指引下,安全地停泊在孤島避風處的港灣。船長上岸後,萬分感激地對守塔人說:“如果沒有這座燈塔的指引,我這艘客船,還有滿船的乘客,早就葬身海底了。作為感謝,我要帶你離開這個地方,並且每月至少給你2500美元的薪水。”

守塔人笑著搖搖頭。

船長大惑不解:“難道你不想過安逸的生活嗎?”

守塔人平靜地說:“想!但這裏就是我的崗位。10年前遭遇風暴的船長和你一樣,答應給我3000美元的薪水。假如我當時真的答應了他,離開了這裏,那麼後來的那些船隻,包括你的客船,還能獲救嗎?”

船長十分感動,激動而又慚愧地擁抱著守塔人。

燈塔守護人在自己的崗位上拯救了一艘又一艘的航船,可是在麵臨現實的誘惑時,他隻是忠於自己的思想,將自己的人生定位在為航船指引方向的位置上。他不為外界所動,按照自身的想法塑造著自己的崇高境界。

每個人都可能有一個或者更多的心願,我們在決定按照自己的心願設計人生的時候,往往會麵對各種各樣的誘惑。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思想,忠於自己的靈魂,而不要見到了更好的事物,就忘記了自己的初衷。

品德高尚的人,不管外部事物具備多麼強大誘惑力,他們都能在理智的指引下,堅持自己最初的信仰。

真正地做自己,並不是為所欲為,而是要感受到內在的平安與幸福。堅持自己的信仰,積累光明正麵的力量,讓自己和真正的自己每天都在一起,這樣我們才能活出最圓滿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