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中式食品叫什麼呢?”堅野很實際地問。“湯圓。”“湯圓?”“嗯”
“好了開始做吧!”藤蘿招呼了一聲,大家就開始準備材料開始做。準備了熟黑芝麻、熟花生、核桃、蜂蜜、橄欖油、糯米粉等原料。
將熟黑芝麻、熟花生、核桃全部打成粉,加入蜂蜜,橄欖油團成小劑子備用。用溫水和糯米粉等到差不多成團時取下一塊。水燒開,將團煮至浮起後,撈出。將煮好的麵與剩餘的麵混合,揉成麵團,加蓋保險膜省麵15分鍾。將麵團分成若幹份,取一份按成麵皮狀,包入餡料。再將餡料保住收口,滾圓,開煮。
在等待煮好的過程中,小莓她們真的很好奇藤蘿為什麼要做湯圓。在他們的好奇中藤蘿開口對他們說:“湯圓是中國的代表小吃之一,曆史十分悠久。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各地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各種果餌做餡,外麵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裏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元宵。大部分南方人家習慣在春節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進湯圓的傳統習俗。據說元宵象征合家團圓,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萬事如意。
sweetdumplings在英國人們是這麼稱呼湯圓的3。riceball在美國人們是這麼稱呼湯圓的。
湯團。有的地方則專指無餡的,用水煮熟加糖吃的糯米粉小團子。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二回:”帝邊是一個賣湯圓的擔子,那火便是煮湯圓的火。“沙汀《困獸記》二五:”太陽已經落土,湯圓擔子已經上了街了。“參見”湯團“。為漢族節日傳統食物。
一說中國春秋未楚昭王複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麵,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不知此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複興之兆。“因為這一大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麵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還有一種說法,元宵原來叫湯圓,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圓十分拿手,從此湯圓以後,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這兩個傳說不見史料記載,不足為信。”
藤蘿說了這些使得小莓他們真的不是很懂,好奇的看著藤蘿。可是沒有得到藤蘿的任何解釋。其實是藤蘿在看到小莓他們的時候想到了簡淩薇,那個自小身患重症的妹妹。有一段時間喜歡上了中式食品,就纏著藤蘿要做。而簡淩薇最喜歡的一個中式食品就是湯圓。
因為簡淩薇說,看到湯圓就會想到了一家團圓。會很接近在遠方的爸爸媽媽。
------題外話------
ok,小夜來了喲,真不容易更回文,2000+不錯吧!小夜這邊元宵節有花燈滴說……而且也好冷滴說…還有啊,在正月十五這一天有十五走百步這一說。嘿嘿…小夜有點羞愧了,這章是在正月十五寫的,卻讓各位在十六看到了,不好意思啊!
那啥…沒過正月就是年,小夜給大家拜個晚年…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