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街遇李曦鈺 中(1 / 2)

《浣紗記》充分地占有了有關吳越爭霸與西施故事的種種資料,細加區別整合,編織成了一部45出的戲劇故事,以範蠡和西施悲歡離合貫串了吳越兩國的興亡曆史,因為西施和範蠡初次見麵時以一縷浣紗作為定情之物,故劇名《浣紗記》。與前人不同的是,該傳奇將西施範蠡的愛情故事與愛國主義結合起來,愛情服從愛國,開始是犧牲割愛,最後在愛國主義的實現中使個人愛情也得到了實現。第3出“迎施”中,範蠡向西施表示歉意說:“為君父有難,拘留異邦,有背深盟,實切惶愧。”西施反安慰他:“尊官拘係,賤妾盡知,但國家事極大,姻親事極小,豈為一女之微,有負萬姓之望。”後來範蠡要西施入吳,西施表示猶豫,範蠡又勸她:“若能飄然一往,則國既可存,我身亦可保,後會有期,未可知也。若執而不行,則國將遂滅,我身亦旋亡,那時節雖結姻親,小娘子,你和我必同作溝渠之鬼,又何暇求百年之歡乎?”故《浣紗記》看似愛情故事,實則以愛國主義作為主旋律。

4、楊貴妃

楊貴妃,小字玉環,唐蒲州永濟(今山西永樂)人。父楊玄琰,做過蜀州司戶,死得很早,依其叔河南府士曹楊玄璬。唐玄宗開元3年,他被選入皇子壽王李瑁邸被冊為壽王妃。開元4年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死了,“後宮數千,無當意者”,討好者向他透露,他的那位兒媳婦“姿色冠代”。開元8年10月,唐玄宗幸驪山溫泉,就讓她出家當了道士,號曰太真。為李瑁重娶個媳婦,暗暗地將玉環納入宮中。《舊唐書》稱:“太真資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每倩盼承迎,動移上意。宮中呼為‘娘子’,禮數實同皇後。白香山《長恨歌》雲:“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頭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寢無容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這時,玉環歲,唐玄宗已經56歲。天寶4年,玉環冊為貴妃,一直到14年她縊死馬嵬,她都是這個名號,故後世稱其為“楊貴妃”。

楊妃被寵,正是玄宗後期大踏步走向腐敗的時期。宮中僅“貴妃院織錦刺繡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鎔造,又數百人”。她的家族,則“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兄弟不必說,楊妃的三個姐姐,都封為國夫人,“姊妹昆仲五家,甲第洞開,僭移宮室,車馬仆從,照耀京邑,遞相誇尚。每構一堂,費逾千萬計,見製度閎壯於己者,即徹而複造,土木之工,不舍晝夜。玄宗頒賜及四方獻遺,五家如一,中使不絕。開元以來,豪貴雄盛,無如楊氏之比也。”一次五家夜遊,與廣平公主的騎從在出西市門時發生爭執,楊氏家奴揮舞馬鞭打著公主衣服,公主掉下馬來,駙馬薛昌裔去扶公主,也遭鞭打。事後公主到玄宗跟前泣訴,玄宗雖然殺了楊氏家奴,但駙馬也被免了官。

得到了傾城傾國的美人,唐玄宗盡情地揮霍與享受,政事全權交給了奸相楊國忠。在歌舞升平的掩蓋下腐敗也積累到了極限,終於,“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安史叛軍如入無人之境,潼關陷落後,唐玄宗甩下百官和百姓,帶著楊氏兄妹逃離長安。勉強到了馬嵬驛,羽林軍嘩變,殺了楊國忠,之後,六軍不散,唐玄宗不得已,隻好忍痛割愛,將楊貴妃縊死在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