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高陽縣水利普查辦公室 楊建龍
和善的圓臉,齊耳的短發,身材單薄卻步伐矯健;生活中她是大家的開心果,性格直率、爽朗與人為善,工作中卻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她就是高陽縣水利普查辦公室技術負責人———美麗的天使郝亞敏,雖然隻有35歲,在高陽水普辦卻年齡最大,大家都親切地稱她“敏姐”。
別看敏姐年紀不大,但從畢業就在水利局從事農田水利工作,至今已有15個年頭了,2010、2011年度被評為縣優秀共產黨員。2010年全國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在高陽全麵啟動,便義不容辭地挑起了水利普查工作的重擔。赴省、市學習新技術。製訂工作方案,下基層培訓、指導,摸索新軟件,去現場勘察,每一樣都走在最前麵。
在工作中,始終堅持“負責、求實、創新”的水利行業精神,對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精益求精。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工作是一項即複雜又龐大的係統工程,曆時三年,為摸清我縣水利家底,謀劃水利事業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此次水利普查我縣涉及經濟社會用水、水利工程、行業能力、灌區、地下水取水井、水土保持、河湖治理與保護7個普查專項,共需完成117類報表,普查項目近2000個,普查表填報數量過萬個,需要多個有關部門積極參與和配合,普查任務難度大而繁重。普查期間,事務多、人手少、普查辦都是20多歲的年輕同誌,經驗少。在前期準備階段,她一人參加省7個專項的培訓,回來後結合實際情況,化繁為簡,製定出了詳細的培訓計劃,整理出各專業的培訓教材,並深入到全縣9個鄉鎮逐一培訓授課,使得培訓工作圓滿完成。全縣200多名水利普查指導員、普查員進一步統一了思想,明確了任務,為接下來的水利普查工作奠定了基礎。
還記得在清查工作進入到最後關鍵階段,全縣180個村的清查數據成果幾乎是同時報上來,每一個數據都要經過審核才能錄入,這是一個超大量的細碎活。由於普查員素質參差不齊,填表質量高低不同,為了嚴把清查數據質量關,她不厭其煩地與各個村普查員打電話,核實每一個可疑的數據。在普查階段涉及內容更為繁雜,各專項數據大量彙集而來,每一張表都要經過反複審核,每個專項之間的數據都要彙總平衡,需要極大的細心和耐心。每天谘詢的電話絡繹不絕,她不厭其煩地與大家交流或解疑釋惑,像個陀螺忙得團團轉,每天從早上8點工作至晚上10多點鍾。工作組隻要一有問題,她就會出現在旁邊,全力予以解決。在普查數據上報階段,她同其他同誌夜以繼日,加班加點趕進度,對市、省、國普查辦提出的確定性和質疑性問題複核、說明,快速回複,當全縣普查數據成功上報時,她開心地笑了。
在業務素質上,她也從來不含糊。她是技術負責人,這就要求不僅業務素質過硬,而且還要當好表率。她深知全國水利普查工作是首次,而且涉及許多新技術、新方法,例如GPS定位係統、空間數據采集係統、數據處理上報係統、數據審核係統、數據彙總和平衡係統等,大家都缺乏經驗,而且技術理論水平有限,因此在工作的間隙,都會第一時間向各普查成員單位收集資料和查閱檔案,積極向省、市水普辦專家請教,同時與其他兄弟縣的水利普查技術人員溝通,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使自己的業務水平得以提高。每當國家和省水普辦有新的知識需要傳授和掌握的時候,總是第一時間潛心研究,率先弄懂技術核心所在,及時指導大家進行技術學習。她總說她是技術負責人,必須提前安排好相關事宜,要不有一個環節跟不上就會造成普查工作拖後腿。
現在水利普查工作已進入尾聲,她人也累得瘦了一圈,腰酸了,站起來活動活動;背疼了,拍一拍;嗓子疼了,喝口水。作為一名女同誌,上有老、下有小,母親心髒病住院照顧不了,孩子的學習、生活顧不上,心理、身體上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有人問,你這麼幹值得嗎?她總是說人這一輩子幹什麼就得像什麼,幹一行就得愛一行,崗位在哪裏,責任就在哪裏,實現自己的價值,為水利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