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番外(2 / 3)

在這個文橋告別之後,這個管事日記裏再也沒有楊嫂子,也就是楊寡婦的隻言片語。那麼這個文橋是誰呢?文橋是字,他的真名叫蔡繼文,和葉憶雅商戰的蔡家的四公子。

蔡家的四公子給對手提醒,辭別還說離開了蔡家。這蔡家四公子是楊寡婦介紹給葉家商隊的,他也曾用過蔡家的名頭,給前期的葉家商隊帶過幾筆生意,對葉家商隊也是一個重要的人物。

那麼這麼重要的兩個人為什麼在《葉商》這本被認為最真實記錄葉家商人的書上隻有幾個字,要找到管事的日記才稍微多點描寫呢?

我們從楊寡婦和蔡四公子之間的關係猜測,兩個人應該相互傾慕,隻是礙於世俗礙於家族,兩個人不能結合。兩家商隊交惡,讓他們做了違背世俗的事情,他們私奔了。私奔前還來告別的,說明葉家的人以及葉憶雅的態度是不反對他們的。

葉憶雅能理解兩個人的愛情,自然不會在書中提到這一點,在古代那都是一項罪,萬一被捉了還不是害了人家,所以至今我們隻能在流傳下來的隻言片語中推測。

楊寡婦他們走了之後,葉家的商人就靠著葉憶雅一個人,這個時候她和蔡家鬥爭得厲害,也是這場激烈的鬥爭,讓葉家下麵的人從相信二當家轉到相信大當家。葉憶雅也真正的獨當一麵,成為建澤當時最富有的商人之一。

那麼是什麼讓葉憶雅贏了蔡家,成為一個當時女性的榜樣?

那就是第三個人,當時最高統治之一,戴王。

關於戴王的資料很多,但是與蔡家,與葉憶雅的資料卻很少。

傳聞蔡家在戴王放棄皇位之前得罪過戴王,所以幫助葉憶雅。但是翻閱資料,葉憶雅和戴王隻是見過一次麵,但是蔡家倒了之後,戴王依然支持葉憶雅的商隊,當時利潤高的生意都經戴王批準批給了葉家商隊。

有人猜測過兩人關係不同尋常,但蔡家倒了以後,葉憶雅就離開了,兩個人一直分開兩地,再也沒有相見過。

我們無從得知他們的實際關係如何,但是戴王確實是繼楊寡婦之後,給葉憶雅最多支持的一人。葉憶雅也明白沒有戴王,她也隻是小商人,所以她每年拿出了一大筆錢,給戴王的封地城市做公共建設,修橋鋪路,收養孤兒給孤寡養老。如此循環到了葉憶雅死去,葉家已經有無數忠誠的商人,不怕後繼無人。

前麵三個人都是在葉憶雅困難的時候給與莫大的幫助,第四個人她的幫助是無形的,但是也因為有她,葉憶雅的阻礙比想象中少了很多。

葉憶雅一個高門貴女經商自然讓男權社會裏的男人所蔑視,外麵婦人的閑言閑語是傷不了她的。能傷得了她的是那些有強烈階級觀念的衛道夫,沒了皇帝還有官員,沒了官員還有鄉紳,一群男人聯合抵製一個女人,他們也意識到了讓葉憶雅繼續下去,世界就不是他們所熟悉的模樣了。

那麼這個時候葉憶雅哥哥走了,戴王還沒見著,楊寡婦一個農家女,誰幫她擺平了這個傳統與改革必定遇到阻礙呢?

這個人在葉憶雅決心經商的時候已經不在了,也許她們出嫁前見過麵,甚至有可能她們的感情很好,以至於在這個人死後,那些曾在京城做過高官的退休官員,在當時多少給了葉憶雅一些庇護或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