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曾經說過:“要想避免衝突,最好的辦法就是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
“當你伸出兩隻手指去譴責別人時,餘下的三隻手指恰恰是對著自己的。”這句話告訴我們,對別人不要百般挑剔,隨意指責,應當學會寬容。
古人雲:“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意思是說,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寬容指的是寬厚和容忍,原諒和不計較他人。寬容是一種美德,我們的生活需要寬容,我們要學會“寬以待人”。
我國有一個流傳很久的故事:古時候有一姓張的人家蓋房子,院牆向外擴大了三尺。鄰居見了,不願意,也向外擴大了三尺。張家有人在京城做大官,便派人告到京城,想出出這口氣。京城的張家人接到信後,不但沒有替自家人出氣,反而寫了一封回信:“千裏求書為道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誰見當年秦始皇?”家人看後翻然悔悟,拆掉院牆,向後縮進三尺。鄰居大受感動,也向後縮進三尺。於是就出現了一條傳為美談的“六尺巷”。
“六尺巷”是人與人彼此寬容的見證,是心與心相互感動的凝結。
寬容是一種智慧,一種氣度。英諺有雲:“世上沒有不長雜草的花園。”世上沒有完人。隻有能夠敏銳洞察人性、胸懷寬廣的智者,才能以博大之心包容一切。鮑叔牙了解人才的可貴,包容了管仲的一箭之仇;藺相如懂得合作的重要,包容了廉頗的公然挑釁;李世民牢記隋亡的教訓,包容了魏征的犯顏直諫……包容成就了他們的輝煌,更推動了曆史的發展。
寬容是一種寬廣的胸懷,是對人對事的包容和接納。生活中,與人為善,嚴以責己,寬以待人,構建與人和睦相處的和諧關係。然而,有的人卻不懂得寬容,與人相處總喜歡伸出兩隻手指去譴責,容不得別人有半個汙點。
走在路上,無意中被別人碰了一下,雖無大的妨礙,卻要與人爭執半天;到商店買東西,遇到態度不好的售貨員,心裏窩火就跟人吵起來;別人晉職加薪了,背後就抱怨這人並沒什麼能耐,是領導偏心袒護……對自己卻截然相反,胸能容海,犯點小錯總會找出掩過的理由。早晨上班遲到,那是昨晚加班太晚了;過馬路闖了紅燈,是趕時間忘記了看紅綠燈;走路不小心碰了人,不是主動道歉,反倒強辯說不是故意的……如此一來,對別人的抱怨過大,周圍就再也看不到真誠的笑臉;對自己的寬容過多,定會導致曾經有過的錯誤一犯再犯。
寬容是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佛經有言:“一念境轉。”麵對他人的過錯,耿耿於懷、睚眥必報會帶來沉重的心靈負累。與其讓仇恨齧噬心靈,製造痛苦,不如以包容之心去獲取一份泰然。勾踐忍受了十年臥薪嚐膽的艱辛,滅吳後下令誅盡吳國宗室。韓信未發跡時無端遭受“胯下之辱”,但封王之後卻笑釋前嫌,任命當初侮辱過自己的人為巡城校尉。相比之下,韓信的人格要比勾踐健全得多。魯迅先生說過:“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包容不僅是對他人的寬恕,更是送給自己的最好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