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發生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故事。
北軍上尉指揮官龍德在一次戰鬥中,與兩名敵軍短兵相接,經過半小時的搏鬥,終於解決了對手。可就在他準備離開時,一個聲音卻從剛剛倒下的士兵那兒發出來。
“不要走……請等等!”說話者嘴角仍在滴著血。
龍德猛轉過身,兩眼死盯著尚未死亡的士兵,一聲不響。
“你當然不知道被你殺死的倆人是兄弟了,他是我哥哥羅傑,我想他已不行了。”
他看了看另一個士兵,喘喘氣又說:“本來我們無怨無仇!可戰爭……我不恨你,何況是二對一,不過你的確太早了一點送一對兄弟去地獄!看在上帝的份上,幫幫我們!”
“你要我做什麼?”龍德問。
“我叫厄爾。薩莉·布羅克曼是羅傑的妻子,他們結婚快兩年了,不久前羅傑錯怪了薩莉,她一氣之下跑回了父親的農莊。對此,羅傑後悔不已,幾次未得諒解,心裏很難過,就在半小時前,我們還在談論她。羅傑剛為她雕了一個……一個小像……”
這個自稱厄爾的士兵還未說完便昏了過去。
“喂喂……”龍德上前扶起厄爾喊道。
厄爾吃力地抬起眼瞼說:“請告訴薩莉,羅傑愛她,我也愛……”
說著,厄爾又昏了過去。
龍德放下厄爾,迅速整理了羅傑的遺物:一張兵卡,一塊金表,上有一行小字:“ONLY MY LOVE!S.L!”
當後來厄爾見到薩莉時,倆人滿眼盈淚。
薩莉說:“羅傑犧牲了,你受傷被俘。當時我也不想活了,是龍德救了我。他好幾天也不離我左右,待我有點信心時,他留下這張字條:‘上帝知道我是無罪的,但我決心死後接受煉獄的烈火。’便默默地走了。別太悲傷了,厄爾,上帝會原諒我們!”
後來厄爾和薩莉從沒放棄打聽龍德消息的機會。品格是道德問題的核心,而追求良好的品格,其實就是追求全麵性的“個人卓越”與“人際卓越”。想要達到真實、全麵、令人深感滿意而且可以長久的個人卓越境界,就務必要擁有良好的品格。
擁抱對手:一場世界職業拳王爭霸賽正在激烈地上演。
正在比賽的是美國兩個職業拳手,年長的叫卡菲羅,35歲;年輕的叫巴雷拉,28歲。上半場倆人打了六個回合,實力相當,難分勝負。在下半場第七個回合,巴雷拉接連擊中老將卡菲羅的頭部,打得他鼻青臉腫。
短暫的休息時,巴雷拉真誠地向卡菲羅致歉。他先用自己的毛巾一點點擦去卡菲羅臉上的血跡,然後把礦泉水灑在他的頭上。巴雷拉始終是一臉歉意,仿佛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罪過。
接下來倆人繼續交手。也許是年紀大了,也許是體力不支,卡菲羅一次又一次地被巴雷拉擊倒在地。
按規則,對手被打倒後,裁判連喊三聲,如果三聲之後仍然起不來,就算輸了。每次卡菲羅都頑強地掙紮著起身,每次都不等裁判將“三”叫出口,巴雷拉就上前把卡菲羅拉起來。卡菲羅被扶起後,他們微笑著擊掌,然後繼續交戰。
裁判和觀眾都感到吃驚,這樣的舉動在拳擊場上極為少見。
最終,卡菲羅以108∶110的成績負於巴雷拉。觀眾潮水般湧向巴雷拉,向他獻花、致敬、贈送禮物。巴雷拉撥開人群,徑直走向被冷落一旁的老將卡菲羅,將最大的一束鮮花送進他的懷抱。
倆人緊緊地擁在一起,儼然是一對親兄弟。做人應有廣博的胸懷,足可以容納世間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這種胸懷是一種做人的境界。古往今來,凡是有所作為的人都是心胸開闊的人。他們能容別人難容之事,不斤斤計較於個人的功名利祿,隨時保持一份好心情,擺脫凡俗塵世的羈絆,專心去幹他們的大事業。
怨恨就像一團麻,要想解開,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善心。心胸狹窄、“英雄氣短”的人,隻會用極端的辦法加劇矛盾。他們在此所表現出來的為人境界是值得稱道的。
在自己失敗的時候,還能夠坦然為成功的敵手慶賀,表現出的是一種難得的寬容和自信;在自己勝利的時候,還熱情地給失敗的對手以鮮花,這是一種人格境界上的更大成功,這種境界裏蘊涵了寬容、忍耐和謙遜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