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水之道”說明做任何事情隻有按照客觀規律行動,從而才能完全駕馭它。
此典出自《莊子·達生》:“孔子從而問焉,曰:‘吾以子為鬼,察子則人也。請問,蹈水有道乎?’曰:‘亡,吾無道。吾始乎故,長乎性,成乎命。與齊俱入,與汩偕出,從水之道而不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
孔子在呂梁觀賞瀑布的景色,那水流從三十丈的高處直瀉而下,江麵水珠飛濺,直到四十裏之遠,黿鼉魚鱉都不能在這裏浮遊。這時忽然看見一個男子遊在江中,他以為是想不開而自尋短見的,便讓他的學生沿河往下遊去救他。卻見這人遊到數百步外便從水中出來,披散著頭發,在堤岸下悠然自得地邊走邊唱起來。
孔子趕忙跟上去問他,說:“我以為你是鬼,細看卻還是人。請問下,你遊水有秘訣嗎?”
那人回答說:“沒有,我並沒有什麼秘訣。我憑著人類的本能開始了我的生活,又依靠人類的適應性而成長,順乎自然而成功。同漩流一起潛入水底,隨湧流一同浮出水麵,完全順從水性而並不是按自己的意願想怎樣就怎樣。這就是我能駕馭洶湧的急流的緣故。”
孔子問:“什麼叫做憑本能開始生活,靠適應性而成長,順乎自然而成功呢?”
他人回答說:“我生在陸地而安於陸地,這就是本能;長在水上而安於水,這就是適應性;不知道我為什麼會這樣,而結果就是這樣,這就是順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