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窺豹”比喻略有所得,見識不廣;不見全體,所知尚狹;或從部分可推知全貌。
此典出自《世說新語·方正》:“王子敬數歲時,嚐看諸門生樗蒲,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門生輩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晉代書法名家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從小在學塾裏讀書,有一次觀看樗蒲之戲(樗蒲是古時搏戲的一種),他看見對方互有勝負,就說:“競賽的一方力量不強。”比他大一些的孩子就十分輕視他,說:“這個小孩子已經從管筒中看到豹身上的一些斑紋。”
這是很切貼切的比喻,由於管子的口徑小,而又貼近著豹子的身體,因此隻能夠看到豹子身上的一些斑紋。如果在看過豹子後,以為一塊小小的斑紋便是豹子的全貌,這是非常可笑的。在民間傳說中,也有類似的故事:有一個瞎子,隻是摸到大象的腿,就以為大象的模樣如一條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