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鈴還須係鈴人”比喻誰做的事,還得誰去了結。
此典出自《指月錄》卷二十三。
金陵清涼山法燈禪師還是一個小和尚的時候,就十分聰明機智,性格豪邁,可他並不是一天到晚念經拜佛,因此大、小和尚都瞧不起他,隻有主持方丈法眼禪師特別器重他,認為他對佛學造詣、領悟最深。一天,眾和尚聚會聽法眼講經,法眼突然向大家問道:“虎項金鈴,是誰解得?”半天,沒一個人答得出來,正好這時,法燈從外麵進來,法眼禪師又把這個問題問他,法燈不假思索地答道:“是誰把鈴子係到虎頸上去的,誰就能解下來。”法眼神師十分讚賞他的回答,向大家說道:“聽見沒有?你們輕視他不得呢!他將來的成就必定高於你們。”後來,法燈果然成為一代名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