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絕妙好辭(1 / 1)

“絕妙好辭”形容極妙的文辭。

典出自《世說新語·捷悟》。

東漢時,會稽郡上虞縣有一個孝女,叫曹娥。她的父親曹盱會唱歌跳舞,有人說他居然能迎來神仙。東漢順帝漢安二年農曆五月五日(公元143年),曹盱為了迎接伍君神,乘船沿江溯流而上,沒想到卻被洪水吞沒,最終連屍體都找不到了。當時,曹娥隻有十四歲,悲號痛哭,十分想念父親。她把一個瓜放到江上,說:“假如父親的屍體在這裏,瓜兒你就沉下去。”她等了十七晝夜,也哭了十七晝夜,瓜兒突然下沉了,曹娥馬上投到江裏,自殺了。

上虞縣的縣令度尚很敬佩她,為她改葬,並命弟子邯鄲淳為她撰文立碑,這就是有名的曹娥碑。

魏武帝曹操曾經路過曹娥碑下,主簿楊修(字德祖)也一起跟隨著。曹操見碑背上題刻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他感到困惑不解,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於是就問楊修說:“你懂得這是什麼意思嗎?”楊修說:“我知道它是什麼意思。”曹操說:“你先不要說,等我考慮考慮再說。”等到向前走了三十裏路以後,曹操才說:“我已經弄明白了。”於是叫楊修把自己的想法寫了下來,楊修說:“這八個字,是另外四個字的隱語。‘黃絹’,是有顏色的絲,比喻‘絕’字;‘幼婦’,說的是少女,比喻‘妙’字;‘外孫’,是女兒的兒子,比喻‘好’字;‘齏臼’,就更容易。‘齏’,是切細的醬菜或醃菜,並且帶有辛辣味兒。把它放在臼裏,臼就要承受辛辣之物。‘受’和‘辛’合起來就是‘辭’。因此,‘黃絹幼婦外孫齏臼’這八個字的隱語是:‘絕妙好辭’。”曹操已經把自己的見解記下來了,風與楊修的說法幾乎相同。曹操十分感歎地說:“我的才智遠不如您,走了三十裏路,才想出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