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歧路”表示在岔路上徘徊,比喻猶豫不決。
此典出自唐代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後至之誅。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武則天掌握唐代政權以後,便打算建立大周王朝,自己好當女皇。唐朝開國功臣李勣的長孫徐敬業知道此事後,便以揚州為根據地,準備起兵反對武則天。
徐敬業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發展勢力,以便號召人們起來推翻武則天,就請那時有名的文學家駱賓王幫他寫了一篇聲討武則天的檄文。
駱賓王在檄文中一條條列舉武則天的罪狀,號召皇親國戚都起來反對武則天。檄文的最後嚴正地告訴他們說:“假如你們還留戀自己的城池,遲遲不選擇自己的道路,耽誤早日立功的機會,就一定要按違命而論處。請你們認識清楚,今天的中國,到底是哪一家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