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比喻造什麼因,得什麼果。
此典出自明代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二十九卷:“前為因,後為果;作者為因,受者為果。假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是因,得是果。不因種下,怎得收成?好因得好果,惡因得惡果。”
宋高宗(趙構)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年),柳宣教,胸藏千古史,腹蘊五車書,考中了進士,當上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府尹。上任時,廳下一應人等全都來參拜,獨有城南水月寺竹林峰住持玉通禪師不到。柳宣教大怒道:“這個禿驢太無禮了!”要抓來治罪。各寺住持勸解道:“此僧乃古佛出世,在竹林峰修行已五十二年。望相公寬恕他。”柳宣教隻好作罷,可心中仍氣忿難平,於是定下一計:就讓一個叫紅蓮的豔色女子去同玉通禪師私通,並取得證物,想借此加害於玉通禪師。玉通禪師上了紅蓮的當,卻識破了柳宣教的陰謀,索性坐在禪椅上圓寂了。他死後,投胎於柳宣教家,柳宣教的妻子高民生下一女,叫柳翠,就是玉通禪師的化身,柳翠不守婦道,幹盡風流韻事。佛家認為,這是玉通禪師對柳宣教的報複。玉通禪師有一個好友,即月明和尚。月明和尚認為玉通禪師墮落風塵已久,於是想找個機會度他出世。也就是說,要使玉通禪師的化身——柳翠皈依佛門。所以,月明和尚委派法空長老點化柳翠。
有一天,柳翠在西湖遊耍完畢,剛回家門,看見一個和尚在門外化緣,說話不俗,心中似有所悟,於是他便叫丫鬟把和尚喚入中堂,問道:“師父,你有何本事,來此化緣?”法空長老說:“貧僧沒有什麼本事,隻會說些因果之事。”柳翠問道:“什麼是因果?”法空長老說:“前為因,後為果;作者為因,受者為果。如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種是因,得是果。沒有播種,哪裏會有收成?好因得好果,惡因得惡果。”一番話,說得柳翠一下子明白了,她死後,人們都說是活佛顯化,很多人都趕來送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