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中心矗立著13米高的尖塔形的紀念碑,是為紀念1810年五月革命中犧牲的愛國誌士而建的,塔尖上是一座自由女神的塑像,這裏曾宣布了拉普拉塔聯合省《獨立宣言》,從此開始獨立國家的進程。廣場東側是一座西班牙式的玫瑰色建築物,是被稱為玫瑰宮的總統府邸。如今,著名的五月廣場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著國內外眾多遊客。

【國會大廈】

阿根廷國會大廈位於國會廣場西端,是一座意大利學院派建築。建築主體是白色大理石鑲嵌,共有4層,希臘式的立柱環繞整個建築。大廈頂部是一座穹頂塔樓,塔身一座青銅四架馬車淩空欲飛,建築宏偉精美。

大廈的前麵屹立著一座兩會紀念碑,碑頂上站著一尊婦女銅像,她右手持象征勝利的月桂枝,左手扶犁象征勞動,腳下踩著一條毒蛇,代表懲戒邪惡。此外,碑的中部和底座都分別刻有其他圖案的銅雕,伴隨紀念碑前的音樂噴泉響起和變幻的燈光,整個建築宏偉而迷人。

【馬德普拉塔

馬德普拉塔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以南40千米處,是大西洋沿岸的海濱城市,也是著名的海濱避暑勝地,這裏的海灘長達8千米,風景優美迷人,有“大西洋明珠”的美譽。

在馬德普拉塔,每一片沙灘都有自己的名字,沙灘上海洋樂園,遊客甚至可以和一些動物零距離接觸,感受濃濃的海濱氣息。

此外,這裏另一特色是海濱社區,有百年前的古堡,也有現代化的別墅,可謂是一座曆史與現代文明交融的海濱城市,每年來這裏的遊客多達200多萬。

典故傳說

【國花賽波花與阿依娜】

在西班牙統治時期,拉普拉塔地區的印第安人奮起反抗。

相傳,在一次戰鬥中,印第安部落酋長不幸犧牲,於是他的女兒阿娜依挺身而出,代替父親指揮戰鬥,與西班牙殖民者浴血奮戰,可她不幸被俘虜,最後西班牙殖民者將她綁在一棵賽波樹上,並用火焚燒她,最後阿娜依在熊熊烈火中慷慨就義。此時,花期未到的賽波樹上突然開出滿枝的紅花,燦爛如天空中燃燒的雲霞。

1942年,阿根廷通過一項法令,正式確定賽波花為阿根廷的國花。如今布宜諾斯艾利斯到處綠樹成蔭,高大的賽波樹比比皆是,桃紅和桔黃色的賽波花相映,特別鮮豔。

知識百科

【活冰川】

冰川是一種巨大的流動固體,是在高寒地區由雪結晶聚積成巨大的冰川冰,因重力等因素使冰川冰流動,成為冰川。冰川作用包括侵蝕、搬運、堆積等作用,這些作用造成許多地形,使得經過冰川作用的地區形成多樣的冰川地貌。

北半球的冰川一般年齡較大,大多處於“停滯不前”的冰川衰老期。而南半球冰川多是不斷向前推動的活冰川。如今,因為溫室效應氣溫驟然升高,大量冰川加塊了融化的速度,如位於阿根廷南端的莫雷諾冰川在20年前每隔兩年才會在冰川前方出現冰雪融解的“崩潰”現象,而現在每隔20分鍾,就能看到它勢如山倒的“崩潰”景觀。

【探戈舞】

探戈是阿根廷的代名詞,發源於布宜諾斯艾利斯,被阿根廷人視為國粹。它原本是博卡碼頭移民工人們發明的一種兩個男人一起跳的舞蹈,他們在等自己心愛的姑娘時,一邊活動筋骨,一邊練習的舞步。但它起初僅在港口破敗的倉庫裏表演,出身卑微,所以上層社會不接受這種舞蹈。後來這種舞步逐漸流傳到了歐洲,在那裏受到歐洲音樂家的喜愛。漸漸地,阿根廷的上流社會也扭轉了對探戈的態度。如今,探戈已成為表現人們日常生活的一種形式,因其雅俗共賞的藝術魅力深受人們喜愛。

39.哈瓦那

名城概覽

哈瓦那是古巴的首都,也是古巴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這座坐落於古巴島西北哈瓦那灣阿爾門達雷斯河畔的城市,扼守著墨西哥灣通往大西洋的大門,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這裏地處熱帶,氣候溫和,四季宜人,有“加勒比海的明珠”之稱。

哈瓦那城市可分為舊城和新城兩部分。舊城建於1510年,麵積為142.5萬平方米,位於哈瓦那灣西側的一個半島上。舊城是建築藝術的寶庫,擁有各個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築,至今還留有許多西班牙式的古老建築,是總統府所在地。1982年,哈瓦那舊城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上121個“人類文化財富”之一。

新城瀕加勒比海,是拉丁美洲著名的現代化城之一。

奇境珍藏

【拉富埃爾薩城堡】

拉富埃爾薩城堡坐落於哈瓦那市區內,建於1538年,是古巴最古老的城堡,也是美洲第二座最古老的城堡。

這個古堡呈四方形,四周圍牆高達20多米,堡上築有一座塔樓。塔樓頂有一尊印第安少女“哈瓦那”的銅像,哈瓦那城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莫羅城堡】

莫羅城堡是哈瓦那的標誌之一,建在狹窄的哈瓦那海灣入口處的尖島上,這座城堡始建於1587年,是當年哈瓦那抵禦海盜的一道盾牌。城堡外有一條20米長、數丈深的巨溝,想要進城必須經過木吊橋和一條長長的石壁通道。堡壘中有連排的營房、火炮,陣勢壯觀,外牆上彈痕累累。這座古堡現已辟為哈瓦那航海博物館。

【海明威博物館】

海明威博物館距離哈瓦那城市中心10千米,是昔日的維希亞莊園所在地。這座“海明威博物館”是古巴的驕傲之一。

海明威在這座房子裏居住了20多年,書房和臥室在左邊,中間是客房和另一個書房,右邊一間是大餐廳。書房裏的書櫃上,緊鄰窗戶安放著一架老式的打字機,據說海明威當年就是用這台打字機寫出了《過河入林》和《老人與海》等膾炙人口的作品。海明威是一個優秀的獵手,曾經幾次去非洲打獵,所以故居到處都擺著或掛著他的狩獵品。

⊙尋幽探秘:

1.海明威博物館是古巴的驕傲之一,那麼海明威是誰呢?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l899—1961)、美國小說家,“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195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的主要作品有《永別了,武器》、《喪鍾為誰而鳴》、《老人與海》、《乞力馬紮羅的雪》等。

【兵器廣場】

兵器廣場,又稱卡洛斯·曼努埃爾·德·塞斯佩德斯廣場,坐落於哈瓦那的老城區內。

廣場中央豎立著古巴1868年至1878年起義領袖、戰時共和國總統塞斯佩德斯的雕像。廣場四周多為帶有西班牙殖民時期風格的建築。東北角有一座特姆普萊特神廟,廟前有一棵木棉樹,1777年,哥倫布的遺骨起先被埋葬在木棉樹下,後來被移到大教堂。不過現在所看到的這棵木棉是後來又重新栽種的,原來那棵已經被毀。

在廣場西側是哈瓦那曆史博物館,有別具一格的連拱廊、木雕的陽台和雅致的庭院,是殖民時期的一座建築傑作。廣場附近的大教堂建於1704年,是一座西班牙和美洲風格的絢麗多彩的古老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