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父有一麵之緣,這事是他托老僧代為安排的。你也不必謝我。你母子有此劫難,也是前生定數,終久會雨過天晴的,公子不必過慮。你可去請你母親過來,看她是否同意如此安排。”
陳母石婉玉進來後,拜謝過老禪師。禪師將二人領到佛像後,用手轉動一下機關,後牆上出現一個小門,內有階梯。階梯中站著一位小僧,隻見他手秉蠟燭,好像已站了一段時間。佛光禪師道:“你二人跟隨這個小僧前去,今後,有什麼事,他會為你們安排的。老衲不再相送了。”
陳啟卻又說道:“我還有一個仆人並車輛在山下,禪師看如何處置。”
佛光禪師道:“這你不必介意,我自有安排。你的仆人不便住在寺內。他日有緣,自會和你母子重逢。”說罷轉了過去。
陳啟母子二人隨那小僧下了階梯,走進一條窄窄的通道,隨通道轉過兩個彎兒,又上了一個階梯,小僧打開一個小門,進了一個院落。隻見院落雖不算寬大,卻十分的幽靜。院子前麵是一塊巨大的山石,像一座大牆壁擋住了寺院內的視線。從寺內看巨石和後麵的大山連成一體,很難猜到中間會有一座院落。後麵山體上墜下一條小瀑布,聲響嘩嘩,如同演奏音樂一般;一條淺淺的溪水,繞院而過,水中的卵石和遊魚曆曆可數;山體四周鬆柏交翠,飛鳥鳴唱;院中大殿五間,東西廂房各是三間,很是壯觀。原來,這上房是寺院的一座秘密藏經閣,東西廂房多是空房,平常隻有一個看守藏經閣的小僧和管理藏經的小僧在此居住。此二僧不與前麵的僧人聯係。因此,寺內的眾多僧人,知道藏經閣內情者也僅有了了數人。老禪師把陳啟母子安排在此處,是早有準備的。
老禪師轉回禪房,不由得思緒萬千。當年的那一幕情景仍曆曆在目。
那時,他因精通佛法,聲名遠揚,不知為何,太子聽說了他的名字,於是托陳佑年秘密到佛光寺來,找他詢問前程,並給佛光寺捐獻出一大筆香資。他仔細預測了太子的未來,講太子近期會有一次大災難,將蒙受巨大冤屈。
陳佑年問破解之法。他無奈地道:“老衲才疏學淺,恐難以幫上太子的忙。望太子慎保自身,也許會平安度過這一關口,至於太子之位,老衲就很難說了。太子捐獻的香資,老衲無破解之法,不敢受此重禮,還望居士帶回,並帶老衲向太子致謝了。”
借那次機會,陳佑年也向他詢問吉凶,他看了又看陳佑年,卻不說什麼。陳佑年多次施禮相問,他才說,恕老衲直言,陳大人印堂灰暗,麵帶晦氣,不久將有大難臨頭。
陳佑年忙問有無解救之法。他搖了搖頭,歎了一口氣,無奈地說:“天命難違呀,我就是給你說出解救之法,你也不會用的,因為解救的辦法你自己掌握著,而你卻不會那麼辦,別人解救不了你的,大人好自為之吧!”
陳佑年又問:“那我的夫人和兒子如何呢!”
他說:“你的夫人和兒子如不解救,也很難逃過這一劫。如能逃過這一劫,將來仍會有一段福貴。特別是你的兒子,不僅能為陳家的冤屈昭雪,讓陳家重新光宗耀祖。還是社稷、黎民的功臣。”
陳佑年聽後,忙要向他施以大禮,他阻止了陳佑年,說道:“為幫陳大人的後代躲過災難,雖是本寺一劫,常言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大人願為國排難,老衲怎能不願為陳大人的後代排難?何況,陳大人之子,與本寺之緣分並不尋常。這也是本寺之幸啊。”
今天,陳公子和陳夫人真的來了,他自然收留了下來,雖然,他明知他母子二人是官府追捕的逃犯。
從此,陳啟陪伴母親在此住了下來。每天,陳啟除了跟母親學習文章外,就是跟看守藏經閣的吳林學習武藝,有時也跟管理藏經閣的鄭心整理整理經書。
吳林、鄭心和陳啟年紀不相上下,三人很是談得來,日子一長,三人成了好朋友。佛光禪師數月間也曾有三兩次來看看陳啟的武藝進展情況。初時,母子二人在此倒也安穩心靜。
一天夜晚,月朗星稀,秋高氣爽。陳啟正和兩位小僧在院中乘涼,三人談天論地,興致正濃。忽然,一陣狂風驟起,月光下清清楚楚,一條大蟒蛇從山崖上順著溪流,垂落而下,月光映照蛇體,閃出一條亮光。鄭心驚得呆了,哎呀一聲,竟起身不得,軟作一團。
吳林小僧年紀雖輕,卻武功非凡,膽量超人。他見那蟒蛇衝下山崖,直奔鄭心而去,意欲攻擊。吳林舞起一條大棒,狂叫一聲,將大棒舞得風車一般,直取那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