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普
逆境是客觀存在的,隻有正確認識逆境,才可能在實踐中不斷努力,擺脫逆境。
一個女兒對父親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麼艱難。她不知該如何應付生活,想要自暴自棄了。她已厭倦抗爭和奮鬥,好像一個問題剛解決,新的問題就又出現了。
她的父親是位廚師,他把她帶進廚房。他先往三隻鍋裏倒入一些水,然後把它們放在旺火上燒。不久鍋裏的水燒開了。他往一隻鍋裏放些胡蘿卜,第二隻鍋裏放了一個雞蛋,最後一隻鍋裏放入碾成粉末狀的咖啡豆。他將它們浸入開水中煮,一句話也沒有說。
女兒咂咂嘴,不耐煩地等待著,納悶父親在做什麼。大約20分鍾後,他把火關了,把胡蘿卜撈出來放入一個碗內,把雞蛋撈出來放入另一個碗內,然後又把咖啡舀到一個杯子裏。做完這些後,他才轉過身問女兒,“親愛的,你看見什麼了?”“胡蘿卜、雞蛋、咖啡”,她回答。
他讓她再靠近些,並讓她用手摸摸胡蘿卜。她摸了摸,注意到它們變軟了。父親又讓女兒拿一隻雞蛋並打破它。將蛋殼剝掉後。她看到了是隻煮熟的雞蛋。最後,他讓她喝了咖啡。品嚐到香濃的咖啡,女兒笑了。她怯生生地問道:“父親,這意味著什麼?”
他解釋說,這三樣東西麵臨同樣的逆境——煮沸的開水,但其反應各不相同。胡蘿卜入鍋之前是強壯的,結實的,毫不示弱;但進入開水之後,它變軟了,變弱了。雞蛋原來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殼保護著它呈液體的內髒。但是經開水一煮,它的內髒變硬了。而粉狀咖啡豆則很獨特。進入沸水之後,它們改變了水。“哪個是你呢?”他問女兒。“當逆境找上門來時,你該如何反應?你是胡蘿卜,是雞蛋,還是咖啡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