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的時候,住在一個大院裏。大院裏的住戶都是雙職工,家中孩子三五個,祖孫三代人一起居住的居多。生活挺貧困,逢年過節才能吃上餃子,但是鄰裏相處卻親如一家。誰出門了,門一鎖,鑰匙往鄰居手中一放,家中回來人到鄰居家一取,很方便,也沒有防盜鎖,隻有一把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小鎖頭,門也不是防盜門,也未安防盜窗,基本未聽到過誰家丟東西,更沒有誰丟小孩。如果下雨下雪,晾在外麵的衣服也不用擔心,早有鄰居替你收好,下班到鄰居家一取就行了。誰家都沒有洗衣機,每到星期天,婦女們把洗衣盆端到外麵,用木洗衣板邊搓邊聊。誰家做了好吃的,每家送一碗,誰家沒醬油了,到鄰居家倒,豆油和大米也經常互借,用碗一量,還的時候帶點尖,收的人不好意思,還的人堅持多還。院裏的母雞不管誰家養的,誰家有坐月子的,誰家就用,雞和雞蛋都相當於公家的。
那時,物質生活雖然貧困,但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幸福指數很高,社會上幾乎未聽說過貪汙、受賄、挪用公款、*、性病等,艾滋病更是聞所未聞。
記得那時,撫順修大夥房水庫,上級一聲令下,全民皆工,一分錢工錢沒有,水庫大壩建得老結實了,至今水庫大壩的斜坡上仍有大大的四個字“人定勝天”,大壩一分工錢未花,屹立至今,質量沒比的。
現在生活好了,天天可以吃餃子,個別人天天山珍海味。可是呢,大家普遍沒有幸福感。當官的壓力大,天天提心吊膽,原因多種;企業家說錢不好賺、關卡多;下崗工人說物價漲幅遠超過工資漲幅……人人缺乏安全感,社會治安案件也越來越多。不正常的現象也越來越多,大家見怪不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見義勇為的人越來越少,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越來越多,社會道德下降,以醜為美,沒有道德觀、廉恥觀,人們缺乏正義感。
我們不可否認,改革開放30多年了,物質水平確實提高了許多。但是,物質文明建設的步子快的同時,靈魂的步子太慢,未跟上急速發展的社會形勢。因此,從精神文明建設方麵來講,如果再不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洗滌靈魂,如果不與物質文明齊步走,向前看齊,我們的社會會垮掉,會毒害下一代人。因此,一定要大力提倡並落實精神文明建設,依法治國,弘揚正氣,打擊歪風邪氣,挽救這一代、下一代,從而使國泰民安,幸福指數上升,人人有安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