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人來講,特別是中國人,退休就意味著等死的開始,這是極其錯誤的觀念,已經誤導了許多世人,必須予以糾正和更改。
試想,現代社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平均壽命增長了,人活七十古來稀早已成為曆史,活到八九十歲很平常的事,那麼從60歲至80歲,或至90歲,還有二三十年的生存時光,難道就用來等死嗎?隻有缺心眼的人才願意浪費生命。
日本人就從來沒有退休這一說,不服輸的精神,才使日本的經濟、軍事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向別人學習,也包括向競爭對手和敵人學習,才能進步,國家才能富強。
退休了,隻不過意味著從此種工作崗位轉移到了另一種工作崗位,並非失去了工作,從而失去了生命的意義。工作是靠自己來找的,也是靠自己做的,並不是哪一個社會或組織恩賜給你的,隻有具有陽光心態的人才會長壽,因為歲月會饒恕他們,天道會賞給他們一顆年輕的心,所以會不老。即便有一天,作為肉體,他們消逝了,但是他們的作品、思想和精神留給了後代,使之不朽。你是做一個死活人,還是活死人,自己去取舍吧。
用你,你就有工作;社會不用你,你就失業了。這是多麼荒謬的邏輯!難道你就從來沒想過主動為這個社會做點什麼嗎?
我認識兩位領導,一位是沈陽市人大原主任崔文信,他退休後,立即改行從事文學創作,從2008年退休至今已出版四本書,其中《草韻心曲》《放飛心靈》令人愛不釋手,貫穿作品始終的人性化,深刻的哲理性,從一件件普通的小事中講述做官做人的道理,使讀者的心靈得到升華。他的作品,特別是在商人和領導幹部中爭相傳閱,現在,他又著手第五本書的出版,退休四年,平均一年出一本書,可謂收獲頗豐。
另一位我所尊敬的老領導是北京市委組織部原副部長韓鐵城,今年71歲了,已退休11年,辛勤學習書法,現在已成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他每天長達五六個小時用於習練書法,並潛心研究佛教,他書寫的《金剛經》人人求之若渴,在香港市場賣到很高價錢。今年7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辦書法作品展,2012年作品全部銷售一空,他耳不聾眼不花,登山旅遊比年輕人毫不遜色。
還有一位91歲的老太太,她專門從事旅遊,在70多歲女兒的陪伴下走遍了祖國大好河山,現在開始到國外旅遊,連旅行社的導遊都敬佩她,老太太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年輕20多歲。我曾經采訪她:“你不怕死在旅途上嗎?”她坦然一笑:“我每次出門都帶好常用藥,特別是救心丸,從不離身邊,但是還從來沒用過,藥有保質期,每隔段時間我會換瓶新的,把舊藥收起來,那些過期的、未開過封的救心丸,將來留給子孫做紀念吧!哪裏黃土不埋人呢?死哪算哪,不管我死在哪裏,埋在生我養我的沈陽就行了唄,我不知道我哪一天才能死,我為什麼要在家等死?我平生最愛旅遊,年輕時工作忙,沒空,現在我要完成走遍全世界的心願!”看看,這是多麼豁達的人生態度。
以上這三個人,他們隻不過是轉變了工作環境和生活方式,從一個工作崗位主動調整到另一個工作崗位上去了,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能者,幹什麼都行,哪怕明天死神將降臨,我也要對得起今天活著的光陰,這是毛主席所提倡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英雄主義精神。我讚佩這樣的人生,無論他們在哪一個領域中,他們都是值得我們欽佩和學習的人,因為,我們尊敬的是他們的人品和行為,而不是職位。
2012年10月於丹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