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這東西是會傳染的,一旦有部分士兵投降,就會由外及內,由表及裏,由遠及近,於是陰雨綿綿,每天都有大批的楚秦軍變成降兵歸附東晉,秦羨氣得心火四起卻又無可奈何。天氣還在陰雨連綿,時而暴雨電閃雷鳴,時而小雨一下數日,到處都淹得不成樣子,舉國上下一片糟糕混亂,江麵上船隻在水上顛簸得一塌糊塗,風浪四起,土生土長的北秦旱鴨子們根本吃不消這些,每天每天的追殺讓他們疲於奔命,許多人甚至不是戰死的,而是身心俱疲累死的。每天每天的戰鬥,每天每天的敗退,每天每天的身邊不斷有親友死去,楚秦大軍心力交瘁。黑壓壓的雲層下,暮靄沉沉,雷雨將至。
雷電利劍般撕破黑暗陰沉的天空,秦羨獨自站在帥船的船頭,頭頂黑雲沉沉,濃墨般化不開。他慢慢的擦拭著長劍,劍刃中間有一段凹槽,這是為了利於放血所設計的嗜血戰劍。他再也按捺不住,再也等不及萬俟梟的戰艦,決定放手一搏,全力與司馬策在此一拚了!
真正的暴雨風就要來了!
秦羨孤注一擲,準備放手一搏。現在不但天時地利都偏向東晉,連人和也逐漸往東晉靠攏。楚秦的將士越來越多的人投降!再這樣下去,不出半個月,楚秦大軍要流失五分之一!越拖越不利,秦羨決定不顧眾人勸說,把決戰之日提前了。勝敗就在此一舉!
秦羨也不是莽撞之人,他能力排眾議堅持開戰,自然也有他的實力。兩日後,秦羨率領全軍當機立斷放棄淮江一線,北撤三十裏河道,而後在東驪山大河最窄的地方突然掉頭,殺了個回馬槍,利用地形,給東晉以迎頭痛擊。
東驪山大河總體並不如淮江寬闊,秦羨又選擇了最窄的一段,故而楚秦水師暈船的跡象能有輕微的改善。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在兩岸埋伏陸軍,使用神臂弩可以有效射中河中船隻目標。楚秦軍的陸戰無敵的優勢就被挖掘出來了。故而這一戰,秦軍大勝,總算扳回了一些士氣。
東晉軍也不是菜鳥貨色,司馬策被秦羨一招回馬槍抹掉了十幾萬水師後陰著臉改換船隻陣型,防禦為主,攻擊為輔,坦克一般強悍的追著楚秦軍而去。楚秦軍抵抗不果,隻能被追著後撤。三日後,在東驪山大河最寬闊的地方雙方展開生死決戰。
戰鬥打響了四夜三天,依舊還處在雙方短兵交接廝殺中,始終沒有哪一方有撤退的跡象。所有人都聲嘶力竭的喊著殺,都青筋浮起的揮舞著手中長戈,到處收割著生命。大雨磅礴,船隻搖晃,到處都是喊殺聲,不停有頭顱飛起,不停有人落水,河中急流帶著鮮血蔓延了三百裏下遊,紅色的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