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並不滿足於已試製出來的“空間實驗室”,決心要擁有自己的真正空間站。1985年1月歐洲空間局在意大利首都羅馬舉行成員國部長級會議,討論並決定了2000年前歐洲要研製出三種航天係統,即“競技神”號小型航天飛機、“阿麗亞娜-5”型運載火箭和“哥倫布”(Columbus)空間站。
這個“哥倫布”空間站的方案是前西德和意大利首先提出來的,它的命名含義是為了紀念哥倫布發現新大陸500周年(1992年)。這個空間站的總體設計方案是:
增壓艙這是空間站的主體部分,有4個房間,至少能供8個宇航員居住,總長12米、高13米、直徑4米多、自重18.2噸。這是宇航員的實驗室、工作間和休息室,它是由“空間實驗室”發展而來的,盡量使用原有的硬件和技術經驗。增壓艙有兩種選擇,一種是美國空間站永久性對接,有4個艙段,從事各種科學實驗。計劃1994年由美國航天飛機發射,與美國空間站對接。另一種就是在空間自由飛行的增壓艙,由“阿麗亞娜-5”型火箭發射,平時不載人,必要時可派人上去短期照料一下,自動進行材料加工和科學實驗。
微型同軌站長11米,將在主艙旁邊飛行,內裝自動生產產品的設備。
極軌平台這是運行在極地軌道上的不載人實驗平台,主要用於執行對地觀測任務。
尤裏卡平台(即“自由飛行器”,MTFF)作為太空科研實驗平台,可在飛行狀態下連續工作6~9個月,然後由航天飛機回收運回地麵,也可掛載在“自由”號空間站上。
服務艙這是為空間站提供動力、溫控、通信和其他服務係統,可為增壓住室艙服務,也可為極地平台服務。
“哥倫布”航天器計劃全部建成將於1998年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