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心神不寧(1 / 2)

就在我快要站不住的時候,女眷們終於紛紛告退了,我和琅蓉也欣喜地隨著謝懷瑾回到了西苑用膳休息。可這休息也隻是暫歇,用不了兩個時辰又是一場家宴。

往年老爺子過生日都是一家人挪到正廳那裏去擺酒設宴,今年不知抽了哪門子邪風竟然將場地定在了西苑。當時的場景記憶猶新,陶夫人氣得臉色發綠,我和琅蓉被驚得說不出話,唯有江文璋半眯著眼睛坐在靠椅之中。譚初珍那標誌性的好像有著黃金分割比的好看的微笑和謝懷瑾從容不迫的神色,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謝懷瑾從來都不是掏空了心思去取悅丈夫的人,對待這次壽宴也隻是拾掇得勤謹了些,不曾用心去設計。她覺得騰出一間寬敞的屋子布置上喜慶的背景,再做些清淡可口的飯菜足以。可我卻覺得西苑有著與府裏其他地方全都不同的特點,就是白天琅蓉澆花的那個小庭院。

戌時過半,天色漸晚,我看著天際逐漸浮出的月亮,滿足地笑了。人若是得老天眷顧,飛黃騰達不過眨眼之間。

淡色的木槿花異樣地綻放在漸灰的夜色裏,僅有三尺長的葡萄架上麵灑滿了風幹的玫瑰花瓣,木雕的壽字圓桌立在木槿花叢近旁,引一泉細流而過。皓月當空,清夜皎皎,星光璀璨,花香襲人。這曾經是我最喜歡的景致,一分一秒都叩著深埋心田裏的仲夏夜之夢。

果然身為一個丫鬟是沒有多少機會接觸權貴的,到了此時我才知道原來江家的子息還是很綿長的。譚初珍竟然生有兩對兒女,出身書香世家的她注定了在江府永遠享受最尊貴的女性身份。她的大女兒江若宓十三年前便已出嫁,嫁的不是別人,正是謝懷瑾母家的親侄子謝言。她的大兒子江彥寶早年娶了一妻一妾,現一家人都在聽雨國拜師學習打鐵技藝。小女兒名叫江若宜,年芳十六,已是待嫁年齡。小兒子江彥寧十二歲,現在與我同齡。

陶依柔除了那個混賬小子江彥賽之外,還有一個十二歲的女兒,據聞江若宛是這群孩子中最乖巧靜默的一個,與她母親走的是兩個極端主義路線。

我的視線在眾人之間有意識地跳躍,聯想著琅蓉之前告訴過我的這些,盡量記住每一個人的臉。忽然一張無比熟悉的麵孔闖進我的視線,深青色細眉中的朱砂一點在月色下還是那般清晰。

容意遠在看見我的時候朝我笑了一下,意外地裹夾了一層溫暖。我下意識地望望月亮,一幽一明,一清一暖,卻融合得沒有絲毫違和感。

一張月下美男圖終於被江彥安的突然闖入所打破。看見老師在此,他非但沒有害怕遠離,反而像一塊牛股糖一樣纏上了他的胳膊,而容意遠隨意地摸了摸他的頭發,師生感情極和諧美滿。

眾人先後入座,江文璋對此情此景讚不絕口,“將這道家宴擺得如此和暖雅致,懷瑾費心了。”

謝懷瑾坐在椅子上,微微側頭朝站在她身後的我笑了笑,拉過我的一隻手說道:“老爺謬譽了,此番家宴的布場從頭至尾都是慕知的心意。”

其實我並沒有想借此居功,因為我什麼獎賞都不需要,不過是閑適太久心血來潮的一點想法而已,本想如進獻冰粥一般都推到謝懷瑾身上,可她此刻卻把我拎了出來。

眾人聞言皆驚詫不已,我眼光一橫,瞬間掃過萬千驚疑、感歎的臉孔,以至於我意外發現了容意遠身邊坐著兩個陌生男子。容意遠看我的眼神無非就是一貫的玩味與好奇,而他身邊坐著的英眉劍目的帥哥則是一臉的平靜。我忍不住多看了幾眼,如若說容意遠的美貌是英俊中帶著柔和,這位的姿容卻是完全的粗野豪放。濃黑粗重的眉毛下是一雙炯亮的大眼,英挺的鼻子下是一張緊抿著的唇,膚色微黑,額角上猶有一條細細的疤痕,氣質凜然威猛,沉穩不動。

我正端詳間,桌上開始傳來一陣一陣的叫好,大約是說我這個新來的丫頭心思靈巧,出乎他們意料。

席間,一位著鵝黃色團菊提花綃、帶著金鎖項圈和水滴琥珀耳墜子的少女盈盈說道:“當日在爹爹客間看到姑娘的所作所為大為震驚,而今又不得不歎服你這妙思。”

此人的氣度亦是不凡,頭發取了一綹在額前正央打了一個水滴結,其餘頭發完全綰了起來,沒有飄逸婉約,卻是凝了幾許銳氣與英朗,長眉入鬢,眉目如畫,眼睛裏涓涓淌著的秋水格外令人心動。她既然在客間見過我,那必是向江文璋請安那日了,多半是他的某個女兒。再看她緊坐在譚初珍身側,年齡正當二八,料想這必是江若宜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