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黃昏
殘陽夕照,百鳥歸巢,世間萬物逐漸歸於寧靜。秋風蕭瑟,荒涼淒苦,古道兩旁枯黃的野草無力的掙紮著,宣示著生命的不息。遠方已是步入古稀之年大樹上掛著幾片搖搖欲墜的黃葉,附和著三三兩兩響徹天地的烏啼聲,道不盡這世事的無常。
古道盡頭,一個朦朧的身影由遠及近,映著黃昏的餘暉,地上的影子越發伸長,隨著時光的流逝,漸漸的與這周圍融為一體。
‘噠、噠、噠’的聲音越發清晰,隻見是一位劍客,手牽著一匹廋馬,背負著一口鐵劍,順著古道,緩緩而行,也不知道這樣的環境中他怎會有這般的閑心逸致。搖了搖酒葫蘆,仰頭張嘴,卻是倒不出一滴。渾濁的雙眼順著古道而去,無力的發出一聲輕歎。風放肆的咆哮著,如利刃般切割著幕夜,那劍客雙眉微皺,臉上帶著幾分凝重。
“既然來了,又何必躲躲藏藏,如此偷雞摸狗,豈是大丈夫所為?”劍客對著這空無一人的前方大聲道。
看著前方突現的十二道身影,劍客心中暗道:“看來你還是一如既往的沉穩,從不做無把握的事。”
隨後便低聲道:“宮家十二子,沒想到我這把老身骨,還值得宮家十二子出手,既然十二子都現身了,正主又何必匿而不出。”
“學生拜見老師。”一個書生模樣的身影從人群出走了出來,對著劍客作輯道。
看著眼前的書生,劍客的臉上一絲難以查覺的喜色一閃而過,帶著幾分冰冷的聲音道:“既然你還認得我這個老師,為何在這夜幕之時攔住老夫的去處,難道這就是你的尊師之道?”
聽聞劍客之言,書生在次做輯以示恭敬,道:“老師此言不禁讓學生萬分惶恐,學生自小受儒家指導,萬般不敢做出有悖道德之事。”
“隻是自主上登基以來,朝廷重才愛才,廣開言路,天下文能武將皆為所用,今天下盛世,四海升平,主上亦不生半分自溢之心,而更是求才若渴,以老師的才德為何不繼續為朝庭出力?受主上的封賞,萌蔭後人。”那書行緩緩而道。
“主上的賢明,世人無人不頌,能得到主上所重,當是老夫的莫大榮幸,隻是老夫一生逍遙,不喜門庭中的條條框框,隻戀這山水之間,以花草為伴,魚鳥為鄰,了結餘生。在說當今主上身邊能人異士無數,老夫不過是滄海一粟,以主上的賢明,又怎會做出這般不智之舉。”劍客應道。
“老師不喜朝庭上的規矩,何不上書言明,想必主上定會予以殊權,或加以厚賞,讓老師榮歸故裏,斷不會做出半分為難之舉。隻是老師帶著皇家珍秘‘萬道藏典’秘密離朝而去,震怒朝野,主上不得不派學生前來。隻要老師交出‘萬道藏典’,與學生一同回朝謝罪,以主上的仁慈,定會網開一麵。”那書生又道。
“皇家珍秘‘萬道藏典’,哈哈哈哈,皇家珍秘,皇家珍秘。”劍客從馬背的行囊中拿出一個四四方方的錦盒,手輕輕的撫摸著,臉上露著幾分悲傷大笑道。
看到那錦盒,幾分激動的臉龐上那烏黑純淨的雙眸透出了幾分烈火般的欲望,想來眼前這小盒子對他來說也是世上難得的珍寶吧!強壓下心中那欲要強奪的欲望,語氣如前的道:“藏典雖由老師主修,但卻是傾舉國之力方成就這部國之大典。”
“典成之時,便以交予主上,主上查閱過後,在交給藏書閣,由藏書閣之人複抄刻錄,然後頒發至天下。這事滿朝文武,天下文人誰人不知,又何來老夫攜帶秘逃之說?”劍客緩緩而道。
看著眼前已是花甲之年的老人,書生暗思:“老師一生尊循孔孟之道、老莊之風,這兩者雖是相異,但這千百年來卻又不曾相離。於心、於人、於天下,二者互補,這不正是當今天下之風。老師這一身正氣的君子之風又怎會是朝堂上那些滿臉笑容的大臣們所說的那般,隻是王命難為?”
書生恭敬地道:“老師所言一分不錯,隻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之物皆為主上所有,你我皆在其中。自小時老師便教學生孔出孟之道,如今老師私自離朝,豈不是背離了這千百年來的俸為國統的儒家之禮。”
劍客看著眼前這年輕書生,似乎回到了那一朝一夕的時光,那個咿咿呀呀、步履蹣跚的兒童轉眼間已是弱冠之年,劍客臉上微露出幾絲笑意,隻是在這夜幕之下,又有誰能看清,劍客暗思:“盛世之下,朝堂之上,文治武功這兩家向來不合,也這不知道你又偏向了哪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