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自尋煩惱
有一次,歌德和德國作曲家貝多芬,1770—1827年,並肩散步,過往的行人們不斷地向他們致意問好。次數一多,歌德就不耐煩這頻頻地還禮了,不免大發牢騷。貝多芬笑著勸慰他說:“閣下,您用不著煩惱,也許他們是在向我致意呢。”
大智慧:不要自作多情,不要庸人自擾,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本來就已經很多了,我們為什麼還要憑空為自己製造煩惱呢?
最好的一邊
有一位電影明星向著名導演希區柯克嘮叨攝影機的角度問題,她一次又一次地告訴他,務必從她最好的一邊來拍攝。“抱歉,做不到”,希區柯克說,“我們沒法拍你最好的一邊,因為你正把它壓在椅子上。”
大智慧:人貴有自知之明,不能自視清高,不能自以為是。當你妄圖憑自己的意願去做事的時候,就是別人最反感你的時候。
高齡的原因
馬爾科姆·薩金特,美國音樂指揮家和風琴手。他為古典音樂在年輕聽眾心目中的複活盡了很大的努力。
在他70歲誕辰時,一個采訪者問他:“您能活到70高齡,應該歸功於什麼?”
“嗯,”指揮家想了想說,“我認為必須歸功於這一事實,那就是我一直沒有死。”
大智慧:現代人都在挖空心思地尋找養生之道。其實,人的生命是非常奇妙的,沒有任何一種所謂的科學的方法能證明可以延長生命。既然這樣,我們為什麼還要在長壽這個問題上浪費這麼多精力和實踐呢?為什麼能高壽?薩金特回答得好:“因為我一直都沒有死。”
傑作
畢加索畢生反對侵略戰爭,維護世界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將領和士兵經常出入巴黎的畢加索藝術館。這些不速之客受到了冷淡的接待。有一次,在藝術館的出口處,畢加索發給每個德國軍人一幅他的名畫《格爾尼卡》的複製品,這幅畫描繪了西班牙城市格爾尼卡遭德軍飛機轟炸後的慘狀。一位德軍蓋世太保頭目指著這幅畫問畢加索:“這是您的傑作嗎?”“不,”畢加索麵色嚴峻地說,“這是你們的傑作!”
大智慧:可敬的藝術家,偉大的智慧!
開皇家學會的玩笑
英國植物學家、作家約翰·希爾,1716—1775年,因為未能被批準加入皇家學會,一直耿耿於懷。有一次,他從樸次茅斯給學會寄來一封信,信中他編造了一例神奇的病例:一名水手從桅杆上摔下來,跌斷了一條腿。醫生用繃帶替他紮牢後,給他用焦油冷浸,效果奇好,3天內他的腿就恢複如初了。這一案例引起學會認真的討論。誰知不久學會又收到約翰·希爾的來信,說他上封信上忘了說明那條斷腿是木頭做的。
大智慧:在現代社會也是如此,一些無聊、毫無價值的事情總是以嚴肅的麵目出現,值得我們警惕。
帽乎?頭乎?
安徒生很儉樸,戴著破舊的帽子在街上行走。
有個行路人嘲笑他:“你腦袋上邊的那個玩意兒是什麼?能算是帽子嗎!”
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邊的那個玩意兒是什麼?能算是腦袋嗎?”
大智慧:當一種形式隻能充當內容的附屬和裝點時,千萬不可混淆了表麵與內在哪個更重要。
首相與熊貓
英國首相丘吉爾頭一回看見熊貓時,感到這種動物很有意思。隻見那頭熊貓仰臥在地,怡然自得,壓根兒不理會這位叱吒風雲的大人物。首相對它凝視良久,最後聳聳肩說:“真想不到,它竟是如此的高不可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