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5章 笑談名人逸事和趣聞(2)(3 / 3)

“將會發生什麼意外……”

“我擔心,在他回來之前,您的傷口已經愈合了。”

大智慧:自從趙本山的電視劇《劉老根》熱播以後,“得瑟”這個詞立刻傳遍了大街小巷。“得瑟”的人唯恐自己不被人注意,唯恐別人忽視了自己的存在,於是為了一點無聊的小事,就開始鬧得雞飛狗跳,沸沸揚揚。

一條想像中的線

一次,德國政治家瓦爾特·烏布利希,1893—1973年,為了吹噓他們的國家繁榮昌盛,造聲勢說:“一個空前的太平盛世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

“妙極了!”他的助手附和著說,“可空前的太平盛世真的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了嗎?”

“毫無疑問,”烏布利希說,“你知道詞典裏是怎麼解釋‘地平線’的?一條想像中的線,一走近它,它就退遠了。”

大智慧:吹噓者總是使用語意不清和模棱兩可的話語來為他們的誇大其詞偽裝。

察昏睡病

非洲有一種昏睡病,人得了以後,成天昏昏欲睡,神誌不清,直至死亡。德國微生物學家羅伯特·科赫曾專門到非洲考察,研究這種病。回國以後,他被邀請到國會去等待高級官員的接見。科赫在等候接見時,大廳裏正在開國家預算委員會會議,他看到許多昏庸的代表在開會時呼嚕呼嚕地睡大覺,便忍不住地譏諷說:“我認為,我在非洲考察團裏曆盡千辛萬苦是根本沒有必要的。專供研究昏睡病用的豐富材料我完全可以在德國得到,隻要觀察一下國家預算委員會會議上許多代表的行為就行了……”

大智慧:臃腫的機構和無能的官員也是一種病態行為,它導致的是社會肌體的死亡。不過不像普通疾病那樣表現明顯罷了。

更大的榮耀

戴奧·珍尼斯是古希臘有名的諷刺哲學家。有一天,他來到柏拉圖家中。他從不穿鞋,兩腳很髒,就這樣在柏拉圖的地毯上來回走動,並說:“我在踐踏柏拉圖引以為榮耀的東西。”柏拉圖說:“這倒是真的,可是我得到了更大的榮耀。”

大智慧:敢於諷刺榮耀是高明的,可坦然接受對於榮耀的諷刺又更高明些。

肯定射不中

一位諷刺哲學家看到一個技巧不高明的人在射箭,他就坐在靶子上。他說:“這是最安全的地方,他肯定射不中我。”

大智慧:有力的諷刺用行動來表達再好不過,可這卻需要勇氣與智慧同時的參與。

最優美的氣喘

18世紀最著名的歌劇演員索菲·阿諾爾德再也不能自如地運用她的嗓子了。但盡管如此,她在舞台上的那種嫵媚的風姿和迷人的身段,仍然吸引著大量的觀眾。

一次,意大利經濟學家加利亞尼,1728—1787年,出席了她的音樂會後,她問這位在音樂鑒賞方麵也相當權威的觀眾,她的演唱如何?加利亞尼說:“這是我一生中聽到過的最優美的氣喘。”

大智慧:“江山代有才人出,一輩新人換舊人”新陳代謝是生物界的自然規律,推陳出新是人類的進化規律。自己已經沒有了當紅的資本,為什麼還要“翹首弄姿”,企圖擋住後來人?

小說的區別

有人向著名文藝評論家請教;19世紀的小說同當代小說有什麼區別?他回答說:

“在古典小說裏,年輕男女的接吻情節一般都出現在第150頁以後;而在當代小說的第2頁裏就已經介紹他們的私生子了。”

大智慧:文學作為生活的反映,自然也得與時代同步,但精神的堅守卻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