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章 笑談虛幻誇張與諷刺(2 / 3)

恍惚

一人穿錯靴子,一隻底兒厚,一隻底兒薄,走路一腳高,一腳低,甚不合適。其人詫異曰:“今日我的腿,因何一長一短?想是道路不平之故。”或告之曰:“足下想是穿錯了靴子。”忙令人回家去取。家人去了良久,空手而回,謂主人日:“不必換了,家裏那兩隻也是一厚一薄。”

大智慧:有的時候,智慧是相互傳染的,愚蠢同樣如此。

好好先生

東漢時,有個人叫司馬徽,對人說起話來,總是頻頻點頭說“好,好。”

有一次,他的朋友難過地告訴他,自己的兒子病死了。他點著頭說:“好,好。”朋友走後,他的妻子衝著他罵起來:“人家悲痛地告訴你死了兒子,你卻說‘好,好’,難道你瘋了?”這個人又笑眯眯地點著頭說:“你說得好,好。”

大智慧:當你立誌做一個“好好先生”,就意味著你已經不可能“好”了。

不容重犯

一個人在領工資時發現少了一塊錢。他勃然大怒地去責問會計。會計說道:“上個月多給您一塊錢,您惱火了嗎?”他大聲答道:“偶然一次錯失我完全可以諒解;但我絕不能容忍這第二次的錯失!”

大智慧:不得不佩服有些人具有這樣的能力,再齷齪的事情他也能為之找到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重要的提示

新聞記者采訪一位億萬富翁。

——什麼東西幫助您獲得成功的?

——是深信錢並不起作用,重要的是工作。當我學會了用這一點提示我的部下時,我就發財了。

大智慧:善於要求別人而解脫自己,這是一些人的發家之道。

羅浮宮

兩個從美國得克薩斯來到巴黎的旅遊者在旅館裏閑聊。

“我簡直有點不好意思對你說,我來到這裏已經3天了,還沒看見羅浮宮。”

“我也是,”另一個人說,“或許這種糕點價格太貴,一般食品店裏根本見不著。”

大智慧:不懂裝懂的人希望的是“美化”自己,但往往是把自己更加“醜化”了。

左手與右手

法官:你為什麼要用左手打人?

罪犯:因為右手是用來握手講和的。

大智慧:顧左右而言他是一種難得的機智,可千萬不要用錯了地方。

不必大驚小怪

某電影廠的攝製組正在拍攝一部反映古羅馬的曆史故事片。正在開拍中間,導演突然發現一個演員的手腕上還戴著表,於是對著話筒喊起來:

“你快把手表摘下來!”

“這有什麼大驚小怪的!”演員回答,“我這塊表的表盤上正好是羅馬字。”

大智慧:附庸風雅終究成不了真,即使加上了堂皇的標簽。

糟糕的畫家

畫家的一位朋友來看他。

畫家說,“我打算把這房間的牆壁粉刷一下,然後在牆上畫些畫!”

朋友勸畫家:“你最好是先在牆上畫畫,再粉刷牆壁!”

大智慧:如果不能增添光彩,那就還是不要拿出來炫耀的為好。

節省措施

有人問吝嗇鬼;“你在幹什麼呢!”

“我在學盲文。”

“幹嗎要學盲文呢?你的視力不行了嗎?”

“那倒不是。我不過是想晚上看書時能節省點兒電。”

大智慧:節約固然是好的,但到了苛刻的程度便可能成為另一種浪費。

別胡說

導遊:這座宮殿興建時間大約是在2000年以前。

遊客:別胡說!要知道現在才是1989年。

大智慧:目光短淺的人所能看到的僅僅是現在,過去和未來對他們來說都是沒必要考慮的領域。

借牛

有個人寫了一封信,派人捎給一富翁,信上說是要向借牛一用。富翁正在會客。他不識字,卻怕客人笑話他,就裝模作樣地把信看了看對捎信的人說:“知道了,告訴你們主人,一公兒我自己就去了。”

大智慧:不懂裝懂,不會裝會,隻為一時的虛榮弄出笑話,與其這樣,還不如不恥下問,讓自己變得充實。

我就不信

有個窮人儲存了三、四壇子的米,就自以為很富有了,整天沾沾自喜。一天,他和同伴到市場上去,在路上聽見一個人對另一個說:“今年我家收獲的米不多,總共才300多擔。”窮人對同伴說:“你聽他的話分明是在說謊,我就不相信他家能有這麼多盛米的壇子。”

大智慧:很多人思考問題,往往以自己的眼界為限,井底之蛙看天也隻有井口大。

書低

有一個秀才租了廟裏的僧房讀書,隻是忙著玩耍玩耍罷了。某天中午忽然跑到府裏,叫小童拿書來。小童拿來《文選》,秀才一看說:“低了。”小童又去取來《漢書》,秀才還說太低。最後小童拿《史記》來,秀才仍舊說低。和尚聽了大為吃驚,心想這三種書,隻要熟讀其中的一種,就可以稱是飽學之士了。三種書都說太低,是怎麼回事啊!一問秀才,才知道秀才是把書拿去當枕頭用。

大智慧:我們會吃驚地發現,書除了被閱讀外,還可以有別的功用。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原來也有共通之處,精神的東西是要以物質的形態而存在的。利用精神產品的物質載體的實用功能,的確很出乎人的想像。

有酒就行

從前,有個人嘴饞又貪杯。他在京城經商時,遇到一個過去的熟人。熟人本沒有請他回家吃飯的意思,隻是和他在路上說話。可他卻說:“我該到府上拜訪一下,口渴心煩的時候,有茶有酒,可以借一杯止渴。”熟人說:“我家離得遠,不敢勞煩您光臨。”他說:“諒也不過隻有二三十裏,不遠。”熟人說:“我家地方狹窄,怕是不方便。”他說:“隻要能張開嘴就行。”熟人又說:“我家器皿不全,沒有杯子。”他馬上說:“憑咱倆的交情,用瓶子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