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人生猶若牌局
四個人相約一起打牌。於是,正襟危坐,定下玩牌的規矩:誰的牌先出完誰就贏。當然,任何人可以在接完牌之後選擇棄權,不過,在起初選擇棄權的人不是輸牌者,最終的輸牌者是最後出完牌的人。
揭完牌後,打牌者表情各不一樣。甲偷看別人的反應,乙麵無表情,丙自言自語地念叨,而丁則是滿臉笑容。
經過一番思忖之後,甲放下了手中的牌,選擇棄權。因為他認為自己既沒有關鍵時刻發威的王牌,也沒有一下子可以出去好些張的串牌,細觀其他三人的神情,他判斷出:別人的狀況一定比他好,倒不如選擇保險做倒數第二。
於是,四個人的角逐立馬成了三個人的“遊戲”。起初的出牌沒有任何“刀光劍影”。看樣子三人靜候出絕招的時刻的到來。於是,當丁連續出幾次小牌的時候,乙和丙都麵帶詭異之色地表示放他一馬。但最後的結局讓其餘三人都大跌眼鏡。
當不斷出小牌的丁甩出最後一把牌的時候,乙和丙手中握著滿手的好牌驚呼:不可能!
原來,乙一直想著丁一定有能夠出奇製勝的王牌,所以自己不敢輕易去放出自己的王牌,擔心王牌被浪費。而丙靠自己的經驗:王牌一定要在別人出王牌的時候去壓過他,這樣更有贏牌的可能。所以他們都在等待。最終都等到了失敗。
攤開四個人原來揭到手的牌,原來最差的牌竟然在打牌者丁手裏,但是他是贏者。
其實,人生有時候就如這場牌局一樣,結果看似不可思議,但是確實千真萬確地存在。一個持有滿手壞牌的人,竟然能夠在這麼多的強者中遙遙領先,誰敢說他憑借的隻是運氣?假如甲不棄權,假如乙不猶豫,再假如丙不受經驗的束縛……人往往總是會設想出無數種假如,假如不這樣,假如不那樣,否則自己就是贏家。輸牌的時候總是有很多的借口,但有沒有問過自己是否有這份拿到壞牌時的淡定?是否有拿到壞牌時決心將它打好的勇氣?能否全力以赴地在困境中尋找出口?都沒有。
人生猶如牌局,當你翹首以盼滿手的好牌時,卻常常失望而歸。於是開始傷心,失落,一蹶不振,甚至放棄,於是次次失落,你甚至開始懷疑風水不好。拿著滿手的牌,人總是覺得別人的牌好,所以總難以釋懷。等到攤開牌之後驚呼:別人連我的牌的一半也不如!但勝利的表情已經洋溢在別人的臉上。
人生猶如牌局,撲朔迷離,不到最後一刻誰也猜不出究竟哪一個是贏家。可能你覺得肯定會贏反而會輸得很慘,你覺得輸得很慘,到後來大獲全勝。獲勝的關鍵不在於拿到手的牌的好壞,而在於打得好不好。
在通往贏牌的道路上,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都是黑暗中的舞者,在不斷的摸爬滾打中匍匐前進,每一次邁步都是艱難的,在艱難之間,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堅持,很可能,下一刻就會見到勝利的曙光。
生活反複無常,每一個人和每一個企業都有抓到壞牌的時候,或者是因為本身所擁有的條件不好,或者隻是在行走的過程中遇到了阻撓:輟學、失業、失戀、企業資金短缺、人才匱乏、市場不夠、缺乏核心競爭力等,都是在我們頭上重重敲擊的那一錘,但這些並不意味著牌局就已經定了,相反的,滿手壞牌依然可以成功。
有這樣一個人:22歲:生意失敗;23歲:競選州議員失敗;24歲:生意再次失敗;25歲:當選州議員;26歲:情人去世;27歲:精神崩潰;29歲:競選州長失敗;34歲:競選國會議員失敗;37歲:當選國會議員;39歲:國會議員連任失敗;46歲:競選參議員失敗;47歲:競選副總統失敗;49歲:競選參議員再次失敗;51歲:當選美國總統。這個人就是林肯,美國曆史上著名的總統。
實際上,製約一個人、一個企業發展的關鍵根本不是目前所持牌的好壞,而在於我們每個人能否繼續打牌,因為,很多人隻是在成功即將到來的那一刻前放棄了。成功在於堅持不懈地努力,否則一切也隻能是鏡花水月。
人生都會麵臨種種困境的束縛,當困境來臨時,我們除了堅持還應當如何應對?怎樣才能突破困境的重重包圍,到達勝利的彼岸?如何將自己手中的壞牌變成一副好牌?本書將會把這些答案一一給你揭曉。
本書立足於個人、企業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境,以打牌的意向形象地展現生活、工作中最真實的一麵。牌如人生,在打牌中,我們如何肯定自己,麵對輸贏,選擇與放棄,怎樣去抓住機遇,利用自身的優勢突出重圍等。這是一部兼具哲理性和實用性的書籍,貼近生活,目的在於幫助那些正在困境中掙紮的人們,哪怕隻是一個啟發,一個思路,甚至一些改變,都是令人欣慰的事情,希望你能夠從困境中突圍,真正打好手中的壞牌,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絢爛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