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2 / 3)

從去年夏到如今,半年多時間下來,雙方的交戰線從榆關外到渝水側,魏軍向前推進了近四百裏,原因也是簡單,魏軍擺明了不打會戰,就打規模的消耗戰,除非是東胡騎兵主動攻擊魏軍堅陣東胡高層當然沒有那麼傻,帶著騎兵往人數更多,器械更精,陣列嚴整的魏軍步陣上一頭撞過去。

在魏軍的步步推進之下,東胡軍毫無辦法,規模的騎兵戰魏軍確實不敵東胡,但一路營寨軍堡壕溝這樣修過來,東胡騎兵的活動空間也是被越壓越,最終在寧遠城修築好之後,東胡人隻能主動後撤。

除霖勢狹窄不利交戰外,也是因為東胡這邊也委實沒有辦法支撐大軍在幾百裏外的戰場交戰,其國力和後勤都完全無法支持。

從遼州到榆關有八百餘裏,其間要渡過遼水和支流,再過渝水,過鬆山塔山等多山區域,其弱的國力和毫無組織可言的後勤是根本支撐不住。

在此之前,東胡十幾萬人在遼河一側,就算這種程度的動員,其國力已經捉襟見肘,大量的東胡部民在挨餓,被掠來的漢人奴隸更是成批的凍餓而死。

這就是國的悲哀,他們可以贏一百次,但隻要輸一次,就一切全完了。

聽到完顏宗樹的話,完顏洪微微一笑,道:“我軍動員五部二十一萬餘人,部民和漢民有三十多萬人支應後勤,但其實隻要不是長期相峙,我大軍並不需要後勤大車和民夫。我東胡大軍出征,每人按軍律自帶行糧,從三,五,到十,十五,最長是一個月的行糧。我大軍將士可以在馬背上行軍,趕路,睡覺,日行百裏以上毫無問題,咱們渴了喝清水,吃幹糧,每人帶幾十斤糧和肉幹就能趕過千裏路,隻需要帶一些精料喂馬,每要有半時間給馬歇息,喂養涮洗戰馬,若是真的趕路疾行,一幾百裏也是能走。咱們不需要大量的糧食,箭矢,幹糧,俱是將士自己帶。此次是舉族出兵,糧食和軍械供應過於浩大,咱們才有工匠晝夜不停的趕工,又盡出庫藏,動員丁壯運送。這樣的做法,大夥兒都感覺到了,咱們東胡人在流血,田畝裏無人,儲的糧耗光了,儲的鹽和鐵也要耗光了。咱們這幾十年的積蓄,每都在不停的消耗,錢財如水一般的流淌。咱們是在家門口打仗尚且如此,魏軍主力雲集,夏出榆關,最少是春時就在其半個國家調度,最遠的怕是有兩千裏之遠,從軍隊開始調集時他們就在花錢,魏國饒模式和咱們不同,咱們的部民和軍人是一體的,他們的軍人,一個便要幾十人養,從鎧甲到兵器,俱是從百姓賦稅裏來,他們的百姓不象咱們部民堅韌,賦稅納多了就要造反”

完顏洪臉上『露』出淡淡的嘲諷之『色』,他對大魏的運作模式,有仰慕的一麵,也有嘲諷和看不起的一麵。

這個夷人大汗,在大魏是被鄙視的對象,但這些夷人,對軍國之事又何嚐沒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和見解,也有自己出『色』的地方?

華夏曾經也是軍國體係,最明顯的就是秦軍的軍國體製,軍就是民,民也是軍,從出土的秦簡來看,秦**人應募也是兄弟同征,並且要自備一些吃食,兵器,甲胄,襖服,甚至零花前,在出征的秦軍將士的家信裏,經常會令家人送一些吃食和衣物,並且一旦有所耽擱,怕是要死在軍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