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1 / 3)

幕府的資金逐漸寬裕,給醫生的待遇也是持續拔高,軍級野戰醫院的主治軍醫年俸超過千貫,比營級指揮還要高一些,最普通的醫生,隻要考核合格,年俸都是好幾百貫起,對大魏的醫生來幕府醫生的收入毫無疑問是高收入了。在此之前,要麼是世代傳家的名醫可以過上相對富足的生活,普通的醫生也就是中間階層的收入,一年幾十貫收入得以溫飽就算是水準不錯的醫生。能夠坐館的醫生就算是混的不錯了,大半的醫生哪怕是世代行醫,稍有不慎就要淪落到扛著幌子搖鈴行醫的地步,醫生的地位在大魏委實是不怎麼樣。

主要是士紳富商階層多半自己都懂醫術,未必是精通,但病自己能治,大病自己治不好的,那些醫生一樣治不好。中醫想入門相當容易,士大夫們多半都能入門,無非就是根據病人不同的病情和身體情況酌情增減,這種微妙處才見功夫,而真正能掌握分寸的良醫就太少了,時間久了自己都能添減,這就是所謂久病成良醫的由來。

民間則是百姓普遍窮困,醫者父母心最多能減免一些診金,抓藥還是得病患自己來,一場病拖下來治個幾個月半年的,中產之家也直接看破產了,貧民百姓病了勉強能抓幾副藥吃吃,多半就是靠身體素質硬扛。

扛過去的就扛過去,扛不過去就完蛋,醫生的作用實在是可有可無,反而是藥房的作用更大一些,能開的起藥房的也多半是有家產和身份地位的士紳階層,一般的醫生能在藥房裏固定行診就算混的相當不錯了。

徐子先在東藩經營之初就決心改變這種情形,一則是廣尋名醫,二來是儲備大量藥材,對普通的百姓是減免診金和藥費,對軍人和官吏則是幾乎全免費用,這是早期經營防患疫病,安定人心的必要措施。軍人打仗受殺然是要由徐子先全部負擔起來,官吏和百姓則是因為東藩瘟疫流行,如果沒有適當的激勵和照顧,早期移民就很難鼓動太多人自願報名前來。

現在看來當初的決斷並沒有錯,除了很多流民自願到東藩來之外,也有很多沿海的百姓自願前來,畢竟福建路總體的情形就是多山少田近海,除了下海拚命之外,能移民到東藩就有田畝耕作,對普通的百姓來,到東藩來開荒顯然是更佳的選擇。

“王先生少禮。”徐子先對高技術人才還是相當看重,並沒有把傅謙或是王心源,甚至包括林九四,張誠那些人在內,都是格外客氣幾分,並不把他們當成普通的部下來看。

“殿下略有些胖了。”王心源仔細的看了一會兒徐子先的臉和身形,然後臉上浮現笑容:“這樣看來,殿下上次虧損的本源是徹底彌補回來了,不過此後還是要心,半年之內不要過於操勞辛苦,否則還是有可能舊疾複發。”

徐子先現在對這個醫生的醫術根本不敢瞧了,雖然他入得武道之門,身體素質反應勁力都遠超過普通人,但越是這樣的身體素質,一旦被疾病所纏也就是加倍的危險。按王心源的判斷,最近半年他要好好將養,這樣將來複發的可能性就無限縮,如果這

半年再過於辛苦不顧惜身體,一旦複發就相當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