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期和親迎之後,雙方才會改口,徐子先稱陳篤敬仍為叔父,對陳文珺以三妹相稱。
亂哄哄的當口,徐子先忍不住對陳文珺聲道:“五年前就盼望的事,今總算滿意了。”
陳文珺麵色紅的更厲害,也是忍不住白了徐子先一眼。
徐子先現在可是不蠢,不再是那個鍵盤低手的戀愛專家,他當然是看的出來,眼前的少女對他的話,十分滿意。
可能每個少女都會患得患失,既歡喜徐子先,也接納了他,但又希望對方是真心喜愛自己,而不是因為家世和世俗的考量。
雖然知道事不可免,但陳文珺對徐子先的話,應是十分歡喜。
“必不負君。”當著眾人,陳文珺怎會什麼過份的話,隻是回答之時,聲音顫抖,身子也在微微抖著。
“你們倆過一陣子有的是功夫話……”陳篤敬的堂弟陳篤光走過來,拉著徐子先走到陳府正堂安知堂的正中階上,大聲道:“各人都過來,認識一下明達。”
眾人俱是從散亂的狀態回轉過來,眾多的眼光看向徐子先。
魏翼與徐子先相識多年,還是頭一回看到這位好兄弟處於這麼多達官貴人的正中心,不僅如此,還是每人均含笑看向徐子先,眼神不乏好奇,仰慕,甚至是討好。
他心生感慨,往後退了兩步,心裏想著可惜徐應賓看不到,徐子先和徐應賓父子應該是以這件事最為遺憾。
“這位是陳正心,大理司評事,權知泉州南安縣。”
“陳正誼,左正言,汀州長汀縣知縣。”
“陳正賓,符寶郎,澎湖縣知縣。”
“陳耀宗,殿中侍禦史,建州觀軍容使。”
“陳德道,建州州同。”
“陳篤名,你十一叔,集英殿修撰,這一次從京師請假回福州探親,正巧遇上了。”
“陳篤中,東藩上寨知寨,防禦使。”
“陳篤務,左諫議大夫,福建路轉運副使。”
“這位是張子清,日後稱二姑父,中書舍人,興化軍宣撫副使。”
“劉寶瑞,四姑父,中書舍人,邵武軍宣撫使。”
“嗯,這位是李明宇,大姐夫,殿中侍禦史,福建路觀風使,閩清知縣,
“楊複,二姐夫,興化軍掌書記。”
徐子先感覺自己臉快笑僵了,點頭抱拳不停,幾乎比打仗還要累。
怪不得趙王在自己前世汲汲求陳文珺為兒媳,哪怕是陳文珺與徐子文夫妻失和,趙王也從未為難過陳文珺一星半點,眼前被介紹到的都是近支親戚,不管是昌文侯陳家的人,還是姻親,都是相當親近的關係。
稍遠一些的遠宗,還有一些較遠的姻親,今這種場合都沒的機會上前,可能就是在成親的酒宴上介紹了。
一旦成婚,昌文侯府掌握的這麼龐大的直係官僚勢力,不能為徐子先所用,但最少會是相當大的助力。
也怪不得這個世家大府,成為福建路排名第一的文官世家!
朝廷對這樣的世家倒不是很忌憚,就算陳家沒有封爵,這樣的書香世家隻要大魏不亡,肯定會有大量的子弟入仕為官,這是顯然易見的事。
江南一帶,這種從前朝到本朝的書香世家,一個家族幾十個當官的,幾百個舉人秀才,這是相當尋常的事。
不尋常的,也是徐子先詫異的就是大魏並不強迫文武官員到異地為官,考中進士後當然不會隨意讓官員挑選職位,很多進士會在京師任半年左右的觀風進士,學習諸監,寺,六部,三司,兩府的政務推進的過程,了解京師的官場,半年之後,留京的多半是科考排名靠前的,大魏雖努力推行中樞和地方並重的政務製度,但幾百上千年的傳統難破,仍然是京官為重,朝官以留京為榮。
新進士留京,一般任從七品,正八品或從八品的職務,如果離京外放,一般來吏部會將新科進士,不分文武,均放回本路為官,如果本路沒有實缺,或是本人自願,那就會放到外路。
這是太祖立國之時的理念,本鄉本土為官,不存在語言不通,難以施政的弊病。將北方人放到福建,兩廣,怕是聽懂方言都得花半年一年的時間。而百姓不懂雅言,不會雅言的是多數人,地方官員不懂方言,如何施政親民,如何判斷刑案,料理錢糧,兵穀諸事?
隻有到知府,知軍州,或是軍都統製,還有安撫使,巡按使,轉運使,提刑使等高職時,大魏才一般以外地官員為高職。
中低官員本土人任職親民官,可以迅速掌握地方,不太容易被吏員,豪強,宗族所製。中樞施政,容易得到貫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