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父在岐州時,呂大人是同知岐州。”徐子先笑道:“嶽父大人當時是知岐州,呂大人同知,先君是防禦使,當時我還年幼,不知道呂大人為官,為人如何?”
“我與你父相交莫逆。”陳篤敬緩緩道:“和呂某人交誼尋常的很,也不好隨意評判。”
徐子先聞言一笑,道:“嶽父大人的話,我明白了。”
……
諾大的趙王府內,氣氛十分緊張,空氣中充斥著壓抑的感覺,宮人太監們走動時都是心翼翼,不敢出任何岔子……這幾連續有幾個太監宮人被杖責,有兩個被直接活活打死,報了個暴斃,提刑司也沒有來查,直接拉到城外埋在亂葬墳崗裏頭去了。
大魏的公侯是不用太監的,親王也是可用可不用,很多在江陵的親王家宅中和士大夫一樣,也就有仆役和婦人丫鬟,不用內侍,趙王府的過百內侍有的是自己閹割,有的是京師賜下來的,卻是普下的獨一份。
趙王心情不佳,主要還是因為京師的消息傳回來。
“殿下也不必過於煩憂……”謀士李穀坐在趙王對麵,侃侃而談道:“朝廷其實對徐子先並無信重,隻是其把注碼壓在韓相公一邊,兩府要酬功,如果叫子一意壓製,反而容易給那些亂臣賊子口實,官家也是迫不得已……”
京師的消息傳回來之後,趙王顧不得再藏身幕後,直接派人送急信到京師,令徐子威呈遞入宮。
信中坦言對徐子先能力的擔心,還有雙方之間的爭執衝突,請子務必將徐子先強留京師,給以閑散職位,等於是看押起來,看起來給其酬功,甚至不惜國公爵位,但不能給其回福州發展的空間。
結果子當然不允,爵位貴重,在子看來,給徐子先加爵位豈不是如虎添翼?
再者不讓他回福州,不是坐實了儲君大位有望的傳言?
徐子先這般人物,留在京師,子怕是覺也睡不安穩,福州遠在數千裏外,其再能折騰,又豈能威脅到京師?
對生父趙王,子向來尊敬倚重,但趙王的建言,子以為太荒唐,直接駁斥,根本不允趙王於此事再上建議。
徐子威也是灰頭土臉,根本沒有話的餘地。
也怪不得子震怒,徐子威以趙王嫡長子,子親弟,期門令,執白虎旗率郎衛出宮,結果一無所得,大張旗鼓而出,偃旗息鼓而回,連帶著子郎衛都受到質疑,成了京師的笑談。這件事之後,子不得不一日拜四太尉,也是感覺郎衛虛有其表,恐怕真的遇事時,還是得指望京營禁軍。
郎衛有此重挫,徐子威責任難逃,若不是其身份特殊,子連期門令也不準其任,怕是直接能攆回福州來。
趙王經此挫折,原本就心情不佳,等徐子先從京師回來,加官莊實封戶數,任馬政提管,同知岐州,防禦使,知寨全部到手,儼然已經是福建路的重要武官,地位比當年的徐應賓還要高的多,趙王心中的憤怒如野火般滋生,怎麼也撲滅不掉。
對李穀這個謀士,趙王還是有幾分客套,此時也顧不得掩飾自己,威嚴剛毅的臉色上除了憤怒之外,也是不乏苦惱。
趙王道:“此子勢大,與陳篤敬聯手,齊王又在身後大力支撐他,難製,難製矣。”
李穀看看左右,花窗外隻有幾個侍衛遠遠站立,他沉聲道:“破局之法,一在釜底抽薪,二在捧殺之法。”
趙王心頭一跳,看看李穀,這個中年謀士一臉嚴肅,顯然是深思熟慮之後所言。
“釜底抽薪?”趙王板著臉道:“你是那位?”
“是的,他壓製殿下也太久了,不要有徐子先這個變數,就算沒有,難道殿下就真的要等他慢慢老死?”
趙王麵色大變,原要斥責,但心中卻是忍不住盤算利弊,甚至是越盤算,越是覺得李穀的話甚是有理!
自己怎麼沒有早點想到此事?
“殿下此前是顧著親親之誼,不忍著手此事,現在這局麵,若是再任由他們折騰下去,殿下在福州和福建路話還有人聽嗎?陳家和大都督府,提刑司,都被徐子先拉了去,地方軍州,也多半站在徐子先一邊,其有人有兵,有官位錢糧,比起殿下這大都督府副都督,權勢還要大過幾分,再過幾年,殿下身邊無人可用,話也無人聽了,用武侯的話,此誠危急存亡之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