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1 / 2)

和齊王府中的歡快,愉悅氣氛完全不同,宗室街裏的趙王府內氣壓極低,每個人話時都是低聲慢語,臉上都是心翼翼的神情,每個人都很緊張。

整個福州府城幾乎都是在一片歡騰之中,已經起更了還是能聽到四處燃燒煙花爆竹的聲響,已經是暮春時節,氣和暖,在這種的時候有了大的好消息,更容易讓人們釋放歡樂的情緒。

而趙王府不同,外間越是歡騰,則趙王府的氣氛越是微妙。

當然趙王不可能是因為陳於泰的死而心生不滿,再怎樣他是子生父,國朝親王,能誅除一個巨盜對趙王來也是件好事。

蒲壽高這樣的外來商人會和海盜有所勾連,趙王這個親王卻不會如此。

大魏越是富強平安,對宗室,對近支有望子儲位的宗室來就越代表安全,大魏的安穩才是宗室富貴平安的基石,這一點上趙王和蒲壽高是有著根本性的矛盾。

趙王府的壓抑當然是來源自於徐子先的成功,徐子先的成功意味著很多東西,不少人會升官,齊王會得到兩府代表子頒賜的嘉獎,趙王當然也有一份。

這種功勞和賞賜對齊王是榮譽,對林鬥耀等人是升遷的希望,而對趙王來則是不折不扣的羞辱。

這是恥辱,不折不扣的恥辱。

趙王在福建多年,從普通的親王到執掌大權,在徐子先出現之前,趙王在福建的文官之中,禁軍之中,廂軍之中都有了深厚的基礎。

特別是趙王府與昌文侯府的聯姻,更是使趙王掌握了福建路的大半文官,齊王死後,其又掌握了大半廂軍。

大變陡然發生之後,趙王在福建稱監國,本路的文武官員和駐軍迅速認可,並且提供了大量財力,福建一路就有禁軍十餘萬人,廂軍二十餘萬,這也是東南財賦僅次於江陵的明證。

可惜趙王父子實在是昏庸無能,憑白浪費了大量的軍械和福建路多年積累的財富。

包括人力資源在內,很多還有忠勇之心,並且願為朝廷效力的軍官白白浪費了。

“事至如此,殿下還在猶豫麼?”李穀麵色鐵青,往常的那種瀟灑隨意的態度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

在此之前,李穀獻計將徐子先拱在火上烤,有一些不實的誇讚之詞,看似誇讚,其實是極為隱晦的譏諷。

連續兩個多月時間,報界和民間的輿論一直拿徐子先在岐州的行為做文章,後來都是一致斷言,南安侯對陳於泰也是沒有任何的辦法。

現在現實狠狠打了李穀一耳光,他的謀劃更象是孩童的胡鬧,報界丟臉的同時,更丟臉的就是李穀和其身後的趙王。

“殿下,當然不斷,反受其亂……”趙王久久無語,李穀隻能起身告辭,麵色當然是十分難看。

待李穀出門後,一旁的徐子文對趙王道:“父王,李先生的還是有道理的,再這麼下去,徐子先任觀察使,手伸到廂軍之內,再立下什麼功勞,有老相國和齊王,安撫使一起保舉為副都督,就算其還是南安侯,對父王的威脅還是太大了。”

“你到底要什麼?”趙王頗為不悅的道:“李穀昏了頭,你也跟著瞎鬧麼?徐子先現在事事比你們兄弟強,越是這樣,越要鎮之以靜。你多看看史書,多少驚才豔豔,暴得大名的青年後生,看似厲害,最終在史書上的官職卻相當有限,而那些不聲不響的,倒是全部做得丞相,三公,大將軍,你們兄弟,就站穩了腳步,一個國公身份也跑不掉,徐子先再放他折騰十年,能當上國公,老夫就當他厲害。”

趙王在關鍵時刻,倒也確實是有幾分見識。

確實是如他所,史書上被記錄的才華之士不知凡已,而同時期那些年齡相當,隻家世略強的,卻是不聲不響的位至公卿,甚至不需要勞心出力,每隨意勾當公事,輕輕鬆鬆就能位至三公,還留著雍容華貴的氣度和聲名。

而辛苦做事的,看似有沉甸甸的功勞記錄著,其實一步艱辛,最終的成就卻是不如那些籍籍無名的貴人們。

徐子先的身份擺在那裏,子和趙王一係的忌憚也擺在那裏,立下再多的功勞,爵位和官職卻是難升。

徐子文卻道:“父王太樂觀了吧?有齊王大力支持,先觀察使,再副都督,再國公,請問子怎麼搪塞,我父子忌憚徐子先有意儲位嗎?那不是把事情攤開來交給眾議?若真的有公議,請問是我三哥還是我,更有資格和徐子先爭?父王要鎮之以靜,也要看本錢,父王已經年過五十,徐子先才二十!”

趙王悚然,這一下他真的明白了。

人心在徐子先那邊,時間也是在徐子先那邊。

“我明白了,不過李穀的辦法不行,伏兵襲殺親王,簡直是胡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