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南國使者(1 / 1)

傳說,古時候的中原,隻有兩個國家。靠北的國家名叫北國,由坤帝掌權。

北國的百姓在肥沃的土地和開闊的平原上過著自給自足,男耕女織的小農生活,享受著上天恩惠給他們的天倫之樂。而乾帝掌管的南國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溝壑縱橫,群山環繞的自然環境,百姓們無法依靠被洪水一次次衝刷遺留的貧瘠土地,隻得以物換物,在交換中衍生了商業帶來的金錢與財富。

這兩個性格迥異的國家就這麼禮尚往來,維持著九州大地上生靈們看來和諧的關係。可是好景不長,看似堅固實則脆弱的和諧,被一個來自遙遠西域的和尚打破了。在遊曆九州之地時,為了感謝北國百姓的熱情款待,這個和尚贈予了北國一粒種子,而這件喜事,同時也埋下了接下來數百年傾覆九州的禍端的種子。

我記得曾經讀過的《大唐西域記》有雲:菩提樹者,即畢缽羅之樹也,昔佛在世,高數百尺,屢經殘伐,猶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覺,因而謂之菩提樹焉。坤帝沒有想到的是,這粒種子竟是佛家聖物菩提。沒有人真正見過菩提樹長什麼樣子,但這棵傳說能帶來智慧與福音的神樹,卻自然讓南國人心生嫉妒。

也不知道貪心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還是因為初嚐交易帶來的甜果後,人便會如吸食毒品般無法自拔。多財善賈,物富也。物富非富,皆因心無足也。這南國人的心有不甘,也正是乾帝在聽說那棵菩提神樹在北國開枝散葉後,落下的心病。

這天,乾帝正在與大臣們商議南北貿易往來之事。這南北的貿易,多半是將北國產的穀物糧食運往南國,而南國也相對的,向北國送上質量上乘的茶葉,還有從西域淘來的稀奇玩意兒和香料。每年的收獲季節,南國都會派數量龐大的車隊,載上滿滿幾車的貨物運往北國,拜訪過北國坤帝之後,再裝上南國人一年所需的糧食,回到北國。

又到了一年推選使者出使北國的日子了。

議政殿內,乾帝在龍椅上翻看著奏章,他猛然將其中的兩份撕毀扔出殿外,厲聲道:“皇家商隊一路上固然危險重重、辛苦萬分,可相比較體力,推選一個心思機敏之人更為重要。你們要讓朕派公孫氏父子出使北國?公孫將軍和他的兒子公孫烈都是習武之人,雖能抵抗那些心懷不軌的毛賊,但終究是冒匹夫之勇。而朕要的,是能用這幾車的貨物,盡可能多的從那些愚蠢的北國人手中換取糧食!你們一個個兒,平時倒是挺有能耐,怎麼現在,連一個使者都推選不出來?!”

啪,兩個老臣經不住龍顏大怒,癱軟在地上。一排人見乾帝發怒,連忙跪下直呼“乾帝息怒”。

正在大家無計可施之時,門外傳來幾個人喧鬧的聲音。一個太監似的聲音說:“太子殿下,您不能進去啊!乾帝還在議政。”接著,傳出幾聲哀嚎和打鬥的聲響,好像還踢碎了大殿外擺放的西域花瓶。

議政殿的門忽然開了,一個清亮堅定的男聲從門外傳來:“父王,兒臣願意當這個商隊使者,出使北國。”門外,走進來一位濃眉微展、明眸深邃,身材勻稱而又挺拔的少年,他身著錦緞,在大殿中央站定。乾帝打量了他一番,眯縫起半眼,似笑非笑地點了點頭。

且說這南國太子,單名一個“昌”字,正值年輕氣盛,想幹一番大事業,奈何乾帝獨攬大權,絲毫沒有讓他聽政的意思。這朝堂之上,人心可畏,若沒有立下大功以穩固自己的太子之位,就憑他對自己那個陰晴不定的父親的了解和已經失寵的母妃,廢太子是遲早的事。太子昌盤算著,若是把握住出使北國的好機會,順便為父皇治好了這心病,豈不是兩全其美?不僅立了大功,還坐穩了這太子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