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莊子》:潤澤員工成功人生的心靈雞湯 (1)(1 / 3)

在哲學領域,莊子(戰國,約前369-前286)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在思想上,他與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通常被並稱為“老莊”。他發展並豐富了老子創立的道家學說,是先秦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莊子在先秦道家中的地位,與孟子在先秦儒家中的地位大略相當。

莊子的思想,莊子的生活態度,莊子的文學,莊子表達和實現他的思想、態度、文學的途徑與過程,以及這種途徑和過程所蘊藏的深刻與豐富的內涵,不但給後人提供了可供效法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活動的雙重模式,而且作為一個重要的精神源泉,為後世開啟了無數法門。

把自我優勢發揮到極致

不要效仿他人,而要善於發掘自己的潛能

西施病心而顰其裏,其裏之醜人見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裏。其裏之富人見之,緊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莊子·天運》

【釋義】從前西施心口疼痛而皺著眉頭在鄰裏間行走,鄰裏的一個醜女人看見了認為皺著眉頭很美,回去後也在鄰裏間捂著胸口皺著眉頭。鄰裏的有錢人看見了,緊閉家門而不出;貧窮的人看見了,帶著妻子兒女遠遠地跑開了。那個醜女人隻知道皺著眉頭好看,卻不知道皺著眉頭好看的原因。

《莊子·天運》中有這樣一則寓言: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東施效顰”的成語來源。是的,一個人不要總是羨慕別人的好,總是想著向別人學習,殊不知你也有你的優點。每個人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潛能,每個人的命運都蘊藏在自己的胸膛裏。隻有善於發現自己的人,才能走出命運的迷宮,找到真正的寶藏。

印度流傳著一位生活殷實的農夫阿利·哈費特的故事。

一天,一位老者拜訪阿利·哈費特時說道:“倘若您能得到拇指大的鑽石,就能買下附近全部的土地;倘若能得到鑽石礦,還能夠讓自己的兒子坐上王位。”

鑽石的價值深深地印在了阿利·哈費特的心裏。從此,他對什麼都不感到滿足了。

那天晚上,他徹夜未眠。第二天一早,他便叫起那位老者,請他指教在哪裏能夠找到鑽石。老者想打消他那些念頭,但阿利·哈費特聽不進去。最後老者隻好告訴他:“您在很高很高的山裏尋找淌著白沙的河,倘若能夠找到,白沙裏一定埋著鑽石。”

於是,阿利·哈費特變賣了自己所有的地產,讓家人寄宿在街坊鄰居家裏,自己出去尋找鑽石。但他走啊走,始終沒有找到寶藏。他終於失望,在西班牙盡頭的大海邊投海死了。

可是,這故事並沒有結束。

一天,買了阿利·哈費特的房子的人,把駱駝牽進後院,想讓駱駝喝水(後院裏有條小河)。當駱駝把鼻子湊到河裏時,新房主發現沙中有塊發著奇光的東西。他從那裏挖出一塊閃閃發光的石頭,帶回家,放在爐架上。

過了些時候,那位老者又來拜訪,進門就發現爐架上那塊閃著光的石頭,不由得奔跑上前。

“這是鑽石!”他驚奇地嚷道,“阿利·哈費特回來了!”

“不!阿利·哈費特還沒有回來。這塊石頭是在後院小河裏發現的。”新房主答道。

“不!您在騙我!”老者不相信,“我一走進這房間,就知道這是鑽石。別看我有些嘮嘮叨叨,但我還是認得出這是塊真正的鑽石!”

於是,兩人跑出房間,到那條小河邊挖掘起來,不一會兒便露出了比第一塊更有光澤的石頭,而且以後又從這塊土地上挖掘出了許多鑽石。戈爾康達鑽石礦就是這樣發現的。俄國沙皇皇冠上的奧爾洛夫鑽石,就是從這個鑽石礦挖掘出來的。

如果阿利·哈費特待在家裏,挖一挖自己的地窖、麥田、花園,而不是曆盡艱難困苦,在陌生的土地上盲目地尋尋覓覓,以致最後自殺身亡,他就會擁有自己的鑽石寶地。他的農場的每一英畝,都挖出了鑽石,有些鑽石鑲嵌在了國王和王後們的冠冕上。這好比千千萬萬的世人,因為沒有意識到自己身上巨大的潛能,從而也就沒有找準實現目標的方向,結果與夢寐以求的東西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