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夜話》被稱為中國古人立身處世三大必備書之一,由清人王永彬所著。此書不以邏輯嚴密的專論見長,而以短小精辟、富於哲理的格言取勝。其以處世做人為中心,揭示人生價值的深刻內涵。書中雋語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麵,使先哲智慧帶上濃厚的生活氣息與人情味,讓我們在輕鬆愉快中領略其蘊含的深刻道理。讀奇書,長奇智,本書是豐富人生的智慧寶典,玄機深妙的哲理精華,悟徹世事的傳統箴言,不可多得的禪趣珍品。
處世為人,當明進退之道
工作中不要耍“小聰明”
打算精明,自謂得計,然敗祖父之家聲者,必此人也。樸實渾厚,初無甚奇,然培子孫之元氣者,必此人也。
——《圍爐夜話》
【釋義】過於精明打算的人,自以為計謀得逞了,然而敗壞家族聲譽的肯定是他。樸實忠厚之人,初看起來似乎沒有特別之處,然而對子孫後代有影響的,正是此人。
過於精明,善於打自己小算盤的人,常常為自己的小算盤自鳴得意,殊不知,這樣終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五年前王群還在一家營銷策劃公司工作,當時一位朋友找到他,說自己公司想做一個小規模的市場調查。朋友說,這個市場調查很簡單,他自己再找兩個人就完全能做,希望王群出麵把業務接下來,他去運作,最後的市場調查報告由王群把關,當然了,會給王群一筆錢作為費用。
這的確是一筆很小的業務,沒什麼大的問題。市場調查報告出來以後,王群也很明顯地看出了其中的水分,但他隻是做了些文字加工和修改,就把它交上去了。
一段時間以後,幾位朋友邀請王群組成一個項目小組,一塊完成一家大型娛樂場所的整體營銷方案。沒想到,對方業務主管明確提出對王群的印象不好,原來此位先生正是當年那個市場調查項目的委托人。
聽到這個消息後,王群大吃一驚,但是為時已晚,也無須過多解釋了。
事已至此,再回過頭來想想,當時王群得到的那點錢根本就不值一提,但當初認為“天衣無縫”的小把戲卻造成了如此之大的負麵影響!
許多時候,我們會不經心地處理、打發掉一些自認為不重要的事情或人物,但這種隨意的不負責、不敬業或者是不道德的行為會造成一些很不好的影響和後果,在你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不一定在什麼時候,突然顯現出來,令你對當年自認為“聰明”的行為追悔不已。
所以,在工作中我們要謹記《圍爐夜話》給我們的告誡:為人處世,第一要務就是要忠厚待人,隻有這樣才能獲得事業上長久的成功,並給子孫留下一份基業;如果一味地耍奸使滑,不僅害了自己,恐怕連老祖宗的臉麵也要丟掉。
成功不放鬆
事當難處之時,隻讓退一步,便容易處矣;功到將成之候,若放鬆一著,便不能成矣。
——《圍爐夜話》
【釋義】當事情難以辦到時,隻要能夠忍讓一步,問題就容易解決。事情將要成功的時候,如果稍有鬆懈就會功虧一簣,難以成功。
“退一步海闊天空”,麵對困難的時候,不妨退讓一步,換一種想法,便可“柳暗花明又一村”,轉敗為勝。
成吉思汗很小的時候,就對金國人欺侮蒙古人的情形怒不可遏,蒙古部落對金國可謂是恨之入骨,隻是自身勢力尚不足以與金國抗衡,隻得忍辱負重等待時機。
後來成吉思汗漸漸崛起,但勢力仍很單薄,雖對金國早已“怨入骨髓”,但還是不敢以卵擊石,依舊忍受著金國的殘暴統治。為了殲滅仇敵塔塔爾部,他毅然接受了金國的邀請,與金軍聯手消滅了塔塔爾部落。對這一切,成吉思汗異常冷靜和從容,他認為:與金軍與塔塔爾部都是他的仇敵,但僅憑他當時的力量,消滅任何一個都有很大困難,不如借一個仇敵之手先滅了另一個仇敵,少了些心頭之患,以後就可以全力以赴對付金國。
立國稱汗之後,成吉思汗對金國的態度逐漸強硬了起來。尤其是降服了西夏之後,成吉思汗更是威震北方,令金國也有些害怕了。此時金國大勢已去,卻還要撐住所謂“大國”的門麵,對蒙古個部落指指點點,儼然以統治者自居,簡直可笑之極。即使在這個時候,成吉思汗還是沒有“睚眥必報”,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他仍然不動聲色。後來,衛王永濟的繼位,給成吉思汗討伐金國帶來了機會。報仇的時機到了,他開始了反擊。
正是成吉思汗韜光養晦,堅忍等待時機,才有了後來的元朝,才有後來“一代天驕”的美名。
在工作中,當我們的能力不足以解決麵對的困難時,不妨讓退一步。當然讓退一步絕不是知難而退,而是靈活機動,養精蓄銳,另辟蹊徑,為了更好的成功。當事業到了即將成功的時候,正是最艱難的時候,退一步換個思路,堅持到底,則成功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