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難道不搞這種報道你就不能生存了嗎?”我問。
“當然能夠活下去,不過我要活得比別人好,就要參與競爭,那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生存。”他振振有詞。我忽然覺得無話可說。是的,在這個大背景下,他有什麼錯?如果錯,他的錯又算得了什麼?在這個積極介入競爭也積極實踐競爭的社會中,我們已經習慣了競爭房子、競爭財產、競爭名次、競爭地位、競爭業績……除了人生和良心,我們競爭一切。可是我們究竟為什麼要去競爭這一切?
也許有人會說:競爭可以加強人們工作或學習的動機,可以激發人們的熱情和潛能,也可以提供檢驗自身的力量和能力的機會,更可以使人們在競爭中產生成就感和滿足感……但是如果我們的生活隻信奉競爭,這種競爭就會充滿了盲目性、攀比性和功利性——最後就會綜合轉化為惡性的競爭。我們的生活就隻能麵對著拚鬥、冷漠甚至殺戮。“我們必須承受一種可怕的壓力,我們必須為這種生活付出可怕的代價。當你不得不從自身之外去不斷追尋以確定自己的價值和地位時,你的生命便不再掌握在你自己手中。”一位心理學家如此清晰地告訴我們這些步履匆匆的競爭者。“身心健全的人的生活目標並不在於去超越別人,而是要在內心去尋找。”
內心。我們的內心。我們內心的泉水。像黑夜裏的燈光一樣明潔,像暗洞裏的珍珠一樣晶瑩,可是還有誰在關注我們的內心?像那位鏡前的舞蹈者一樣?我們保養皮膚卻忽略精神的滋潤,妙手化妝卻忽略大腦的形態,加薪提職卻忽略靈魂的飛升,購車買房卻不留思想的空間——我們重視一切物質,惟獨忽略和荒蕪著我們的內心。
我們的內心,究竟是什麼?
電視裏的黃豆豆依然在舞蹈,他決不僅僅是在舞台上舞蹈。也許他最美最真的舞蹈隻在幕後隱藏,就像他的泉水隻在內心湧動。他說:有人勸他再找個更實惠的職業。他回答道:太晚了。職業隻是職業,舞蹈已經成為我的生命了。一個人,能放棄他的生命嗎?
是的,太晚了。對於一個從內心出發的人來講,任何誘惑都太晚了。他已經變成了那個扭秧歌的人,甩著條長長的紅綢子,紅綢子上的路在風中飄搖不定,在他的內心卻堅硬如鐵。
那麼我呢?我也是或者說必將是一個扭秧歌的人。也許我的體態笨拙,也許我的舞姿拙劣,但這並不能妨礙我用心舞蹈。
我和黃豆豆站在兩個舞台上。我們是兩個人,可是我總覺得我們沒有什麼區別。